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大新《湖光山色(节选)》 阅读

(2012-05-29 10:26: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

周大新《湖光山色(节选)》 <wbr>阅读

     湖光山色(节选) 

                                        周大新

    飘了两场小雪之后,丹湖上就变得安静无比,湖面上除了偶尔有一条载人的小船驶过外,便只有波浪在寂寞地涌动着。湖边的楚王庄这时也安静了许多,只有狗和鸡们仍在村中乱跑,人们大都躲在屋里暖和,很少有人到屋外走动。可在楚家,没有热劲的太阳刚一升起,暖暖就把织了一半的一张大渔网挂在了门前的老辛夷树上,忙着织起来。织了渔网去卖,是她最近想出的挣钱的新法子。得想办法赶紧弄钱啊,近几日,又有几家人来催要欠款,已经把开田吓得躲到他舅家了,这个家,是太需要钱了!

  嗨,老乡,你好。

   老伯,是要去凌岩寺里烧香?她礼貌地问。

  不是。老人摇着头。听说你们这儿的后山上有一道用石头砌起来的长长的墙,绵延了许多山头,可是真的?

  有是有,可那墙早就东倒西歪的,没有一点用处了。暖暖想了一下答道。她为这城里老头关心后山上那道不起眼的石墙感到了一点惊奇。

  我是在丹湖东岸碰到你们村里那位叫黑豆的船主的,他告诉我说你们这儿的后山上有道长墙。那人还在喘息着说。

    那墙真的没有用处了。暖暖又耐心地解释了一遍。

  你或者你们家里人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老头却依旧笑看着她问。

  没啥看头,就是一些石头块子。暖暖可没有心绪领他上山看石头。

 当然不是让你们无偿领我去,我会付报酬的。

 尽管暖暖心绪不好,可她闻言还是笑了:要啥子报酬,你要实在想去,我领你去一趟就是,走点路还能要钱?

  这样吧,你领我去,我给你二十块钱。

  暖暖一愣:二十块钱?真的?

  那还有假?老者也笑了,要不,你现在就把钱拿住。说着,竟真的掏出两张拾元的票子递过来。

  暖暖有些不好意思地推开,说:我还没有帮你忙哩,哪好意思就收你的钱?你等一下。说着,就扭身朝院里走。进院门时,心里就涌出了一份真正的高兴:二十块钱,就是四十斤麦子的价钱哪,我正为钱发愁,竟真有人来帮忙了,是不是佛祖他老人家看我去送了香火,又见我可怜,就派了这个人来?

  暖暖拿了一把砍柴的镰刀和一根捆柴的绳子,出来就领着那老头向后山走了。她和老人互通了姓名。

    山路难行,老人又背着东西,边走边说,没走出多远,就喘开了,暖暖见状有些心疼,不由分说从他背上把他的背囊拎了过来说:我替你背吧。老人没多推辞,只笑道:真谢谢你了,小楚。

  爬到长墙边时,已是后半晌了。暖暖估摸那老人会失望,就指着那长墙怀了点歉意说:你看,就是这个倒塌的样子,确实没啥用了。没想到那老人却异常激动,脚步踉跄地扑到长墙旁,急急地掏出眼镜、放大镜、笔、锤子和一些暖暖看不明白的工具,在墙上仔细地查看、敲砸、丈量、记录起来。暖暖先坐在一旁歇息了一阵,之后就在附近砍起了柴,偶尔回头看一眼忙碌的老人,心里觉着好笑:对这道老辈子就有的无用的石墙,值当这样认真?

  那老人一直忙到暮色升上来,连他自己带来的水壶都忘了摸,更不用说喝水了。

  走吧。老伯,再不走就天黑了。暖暖提醒道。老人这才抬起头看了看天,说:好,好,走。目光中仍有些恋恋不舍的味道。

  当两人往回返时,老人满心高兴地说:小楚,很感谢你带我上来,你知道我今天发现了什么?一道长城啊!

  长城?

  你当然不知道,我过去只是从一本史书上知道,在楚国和秦国多次发生战事之后,为防秦兵入侵,楚国在这一带的山上筑有长城,我这次出来,并不敢抱真能找到的希望,没想到在老黑豆和你的帮助下,竟一下子就找到了。你不知我有多高兴啊!

  它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暖暖觉得有必要再次提醒一下。

  是的,它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可它有研究价值!懂吗,孩子?!……

  直到走到村边时,老人望着已经完全变黑了的天空,才猛地停步说:小楚,我今晚是要住到你们村了,能不能在你家借住一宿,我付你钱行吗?我在你们家借住一晚付你五十块钱,我跟着你们一家吃一顿晚饭和早饭,再另付三十块钱,加上你给我带路应得的二十元报酬,总共一百元,行吗?

    暖暖笑了:借个宿,吃顿饭,在我们这儿是不收钱的,谁没有个出门求人的时候?你只要不嫌弃俺们乡下人就行了。

  钱一定要给,这也是你应该得的!老人边说边就把一张百元的票子塞到了暖暖手上。暖暖有些吃惊,我就这么轻易地得了一百元?二百斤小麦的价钱哩!她把票子捏了一阵,想推辞,又不舍得,迟迟疑疑犹犹豫豫地装进了衣袋。

  这是暖暖许久以来最高兴的一个晚上。

 

  (1)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以前外地人来楚王庄,大多是去凌岩寺烧香的,而今天来的老人却专程去看后山上那道倒塌了的长墙,这让暖暖感到惊奇。

   B.暖暖全心放在挣钱养家上,因此没有心绪带老人看“就是一些石头块子”的长墙,但在老人所给予的带路费面前动了心。

   C.“是不是佛祖他老人家看我去送了香火,又见我可怜,就派了这个人来?”通过暖暖的这一心理,表现了农民的淳朴、迷信以及生活的艰苦。

   D.以前外地人来楚王庄“借个宿,吃顿饭”是不收钱的,而老人为此所给暖暖的一百元钱,让暖暖激动紧张、迟疑矛盾,还有久违的高兴。

   E.作者描写了中国农村生活。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农村的艰难挣扎,也看到了作者希望“老人”能带领楚王庄走向开发旅游资源新路的愿望。

  (2)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联系上下文简要回答。(6分)

    二十块钱?真的?

    她把票子捏了一阵。

  (3)作者塑造暖暖主要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作一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主要描述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却取了“湖光山色”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标题,为什么?结合文意简要探究。(8分)

 

   (1)A D

   (2)①将信将疑,更多的是惊喜。带路竟能得到二十元钱,收获不小,暖暖闻所未闻。

    激动紧张而又矛盾。如此意外又轻松地拿到这么多钱,意义非凡。收下难为情,不收下又难以放弃。

   (3)语言;动作;心理。

   (4)①故事发生在丹湖边、后山上。

    ②象征了故事发生地的美丽。

    ③表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④寄予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和呼唤。



周大新《湖光山色(节选)》 <wbr>阅读周大新《湖光山色(节选)》 <wbr>阅读


 

                   湖光山色(节选) 

                                                 周大新

    飘了两场小雪之后,丹湖上就变得安静无比,湖面上除了偶尔有一条载人的小船驶过外,便只有波浪在寂寞地涌动着。湖边的楚王庄这时也安静了许多,只有狗和鸡们仍在村中乱跑,人们大都躲在屋里暖和,很少有人到屋外走动。可在旷家,没有热劲的太阳刚一升起,暖暖就把织了一半的一张大渔网挂在了门前的老辛夷树上,忙着织起来。织了渔网去卖,是她最近想出的挣钱的新法子。得想办法赶紧弄钱啊,近几日,又有几家人来催要欠款,已经把开田吓得躲到他舅家了,这个家,是太需要钱了!

    暖暖边织边想,但愿这张网能多卖点钱。半晌午时,丹根由他奶奶抱着出来,扎煞着手喊着要吃奶,暖暖只好停下手,把丹根接过来抱在怀里,撩起前襟把奶头塞进儿子的嘴里,趁这当儿,她抬头向丹湖看去,目光跟着一只鸟在天上飞。天哪,快点暖和起来,好让俺们下湖捕鱼挣钱吧。她正这样想着,忽见一条小船由湖里划过来,她认出那是村里黑豆叔的那只小船。平日里由东岸来的人很少,偶尔来一两个,也多是到凌岩寺烧香的香客,可今儿个从船里下来的,是一个城里打扮的男子,不大像香客,既没带香裱也没带供品,倒是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大包。那人从船上跳下,付了黑豆叔钱后,大约是看见这边有人,就径直向旷家门前走过来。通常,由城里来的人多是找村主任詹石磴的,心情不好的暖暖此时不愿多话,便把目光又扭到了网上。

  嗨,老乡,你好。

  听到人家的问候,暖暖只好扭过脸,应了声:好。她这才注意到,来者差不多是一个老头了,身子精瘦精瘦的。老伯,是要去凌岩寺里烧香?她礼貌地问。

  不是。老人摇着头。

  那是——?

  随便转转,听说你们这儿的后山上有一道用石头砌起来的长长的墙,绵延了许多山头,可是真的?那人气喘吁吁地问。

  有是有,可那墙早就东倒西歪的,没有一点用处了。暖暖想了一下答道。她为这城里老头关心后山上那道不起眼的石墙感到了一点惊奇。

  我是在丹湖东岸碰到你们村里那位叫黑豆的船主的,他告诉我说你们这儿的后山上有道长墙。那人还在喘息着说。

那墙真的没有用处了。暖暖又耐心地解释了一遍。

  你或者你们家里人能不能带我去看看?老头却依旧笑看着她问。

  没啥看头,就是一些石头块子。暖暖可没有心绪领他上山看石头。

 当然不是让你们无偿领我去,我会付报酬的。

 尽管暖暖心绪不好,可她闻言还是笑了:要啥子报酬,你要实在想去,我领你去一趟就是,走点路还能要钱?

  这样吧,你领我去,我给你二十块钱。

  暖暖一愣:二十块钱?真的?

  那还有假?老者也笑了,要不,你现在就把钱拿住。说着,竟真的掏出两张拾元的票子递过来。

  暖暖有些不好意思地推开对方的手,说:我还没有帮你忙哩,哪好意思就收你的钱?你等一下,我把娃娃放到屋里就领你去。说着,就扭身朝院里走。进院门时,心里就涌出了一份真正的高兴:二十块钱,就是四十斤麦子的价钱哪,我正为钱发愁,竟真有人来帮忙了,是不是佛祖他老人家看我去送了香火,又见我可怜,就派了这个人来?

  暖暖进屋把丹根交给婆婆,顺手拿了一把砍柴的镰刀和一根捆柴的绳子,出来就领着那老头向后山走了。后山上的那道石砌长墙暖暖去的次数多了,小时候跟爹上后山打柴,长大了上后山割喂猪喂羊的草,都要经过它的身边,有时还坐在坍塌的墙上边歇脚边吃过干粮。上山的那条小路,她闭了眼也能摸到。她和老人互通了姓名,知道老人姓谭,叫谭文博,是从北京来的。老伯,你住北京啥地方?暖暖因为对方来自自己当初打工的地方而感到了一丝亲切。海淀,北大附近,北京大学你去过吗?暖暖摇着头,跟了又问:你大老远地跑到俺们这个又偏又穷的小地方干啥?总不会是就为了看一道石头墙?

  我呀,从一本书上知道你们这个地域过去曾建有一道石墙,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就特地来看看是否还有遗迹。山路难行,老人又背着东西,边走边说,没走出多远,就喘开了,暖暖见状有些心疼,不由分说从他背上把他的背囊拎了过来说:我替你背吧。老人没多推辞,只笑道:真谢谢你了,小楚。

  午饭两人是边走边吃的,老人从自己的背囊里拿出了面包和火腿肠,同暖暖分着吃了。暖暖虽然在北京打过工,可从没舍得买火腿肠解馋,这还是第一次吃,咬了一口,暗暗称奇:真是香!就舍不得吃完,趁老人没有注意时,把半截火腿肠塞到了裤子兜里,预备着晚上拿给丹根尝尝。

  由于老人走得慢,他们爬到那道石砌长墙边时,已是后半晌了。暖暖估摸那老人会失望,就指着那长墙怀了点歉意说:你看,就是这个倒塌的样子,确实没啥用了。没想到那老人却异常激动,脚步踉跄地扑到长墙旁,急急地掏出眼镜、放大镜、笔、锤子和一些暖暖看不明白的工具,在墙上仔细地查看、敲砸、丈量、记录起来。暖暖先坐在一旁歇息了一阵,之后就在附近砍起了柴,偶尔回头看一眼忙碌的老人,心里觉着好笑:对这道老辈子就有的无用的石墙,值当这样认真?

  那老人一直忙到暮色升上来,连他自己带来的水壶都忘了摸,更不用说喝水了。

  走吧。老伯,再不走就天黑了。暖暖提醒道。老人这才抬起头看了看天,说:好,好,走。目光中仍有些恋恋不舍的味道。

  当两人往回返时,老人满心高兴地说:小楚,很感谢你带我上来,你知道我今天发现了什么?一道长城啊!

  长城?

  对呀,这道石墙初步可以判定是楚国在其中后期时修的长城,目的是抵御秦国入侵。

  楚国人修的?暖暖一脸茫然。

  是的,你们今天生活的这块地方,历史上属于楚国,楚国最早的首都就在离你们楚王庄不远的地方。

  暖暖恍然记起村里九鼎说的有关楚国屈原的那些话,笑笑:我……听说过楚国的一些事,可不大晓得这石墙是……

  你当然不知道,这些离你今天的生活已经太远,我过去只是从一本史书上知道,在楚国和秦国多次发生战事之后,为防秦兵入侵,楚国在这一带的山上筑有长城,我这次出来,并不敢抱真能找到的希望,没想到在老黑豆和你的帮助下,竟一下子就找到了。你不知我有多高兴啊!

  它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暖暖觉得有必要再次提醒一下。

  是的,它已经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了,可它有研究价值!懂吗,孩子?!……

  老人在回来的路上兴奋地说了一路话,大部分暖暖都听不太懂,暖暖几次想问他晚上住在啥地方,是不是有人在等着接他,可一直插不上嘴,直到走到村边时,老人望着已经完全变黑了的天空,才猛地停步说:小楚,我今晚是要住到你们村了,能不能在你家借住一宿,我付你钱行吗?

    暖暖有些迟疑道:住当然可以,只是俺家的屋子不像城里的屋子那样宽大亮堂,床也是老式的,只怕你住着不合意。

  没事,只要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我经常外出,什么艰苦的地方都住过。这样吧,咱们预先说定,我在你们家借住一晚付你五十块钱,我跟着你们一家吃一顿晚饭和早饭,再另付三十块钱,加上你给我带路应得的二十元报酬,总共一百元,行吗?

    暖暖笑了:借个宿,吃顿饭,在我们这儿是不收钱的,谁没有个出门求人的时候?你只要不嫌弃俺们乡下人就行了。

  钱一定要给,这也是你应该得的!老人边说边就把一张百元的票子塞到了暖暖手上。暖暖有些吃惊,我就这么轻易地得了一百元?二百斤小麦的价钱哩!她把票子捏了一阵,想推辞,又不舍得,迟迟疑疑犹犹豫豫地装进了衣袋。

  到了家,公公婆婆见暖暖把一个城里老人带到家里,都有些意外。暖暖一面礼让客人坐下,一面就把和老人相识的过程说了一遍,婆婆听罢忙去做饭。婆婆向灶屋走时,暖暖跟了过来小声交待:娘,把你做饭的手艺拿出来,这老人家可是已经为今天的晚饭和明天的早饭付了三十元钱。婆婆就小声抱怨她不该收人家的钱,出门人谁没有个借宿的时候?暖暖说并不是我要收的,是他坚持要给的,你把饭做好让他吃饱咱不亏心就行。

  婆婆那天晚上可是把平日练出的做饭手艺都拿了出来,炒了四个菜:一个油煎干南瓜花,一个辣椒炒干豆角,一个韭菜炒鸡蛋,一个蒸马齿菜。饭是暖暖自己和面擀的长面条。饭菜端上小饭桌,暖暖满含歉意地说:家里没有肉,只好让你吃素了。老人高兴地尝着菜,叫道:好吃好吃,我喜欢,吃素对人身体好。老人一连吃了两大碗面。放下碗后他对暖暖笑道:我好久没有吃过这么饱了。他还笑着对暖暖说:我要有你这擀长面的本领,早开农家面馆了。暖暖被夸赞得脸都红了。这是暖暖许久以来最高兴的一个晚上。

  安顿老人在空屋里睡下,暖暖回到了自己的睡屋,那当儿丹根已经让婆婆脱了衣裳躺下了,暖暖脱衣上床后,忽然想起放在裤兜里的那半截火腿肠,忙掏出来朝丹根嘴边递去,说:尝尝!啥?丹根有些惊奇。北京那个老爷爷给的,是用肉做的,香得厉害。丹根咬了一口嚼着,点了点头说:妈,好吃。别吃完,留一点让你爹回来后尝尝。暖暖悄了声给儿子交待……

  第二天早上起来,那老人对暖暖说:我还想在这儿再工作几天,你能不能继续陪我上山?如果可以,我每天再给你加三十块钱报酬,算上吃住费用,每天一百五十元,如何?暖暖当然急忙点头,织渔网哪有这事挣钱快呀?有这样一个挣钱的机会送到面前,还有不答应的道理?早饭前,暖暖先是回了一趟娘家,让妹妹禾禾快去开田舅家把开田叫回来,让他不要躲了,然后就准备了两份干粮,预备带了中午在山上吃。

  早饭后,暖暖替老人背上背囊,又领他上了山,陪他沿着那倒塌的石墙一点一点向前查看、测量、计算、记录。当晚返回时,开田已从舅家回来了,暖暖先给开田说了认识老人的经过,然后把老人给的钱放到了开田手上。开田又惊奇又高兴,说:这真是从天上掉下了个挣钱机会。之后,暖暖就把开田向谭老伯做了介绍,老人笑着对开田说:那明天就麻烦你陪我上山了。

  从第三天开始,就由开田陪着老人上山。开田对那道石墙当然也熟悉。那老人在开田的陪伴下,又一连忙了九天。那些天里,开田和暖暖从老人那里知道了很多事情。老人告诉他们,这条长城最早是楚国人修的,后来倾废了;到南宋时,金兵南犯,南宋的军民又把这条长城加以修整,作为抗金的一道屏障。从城墙上所砌石头的断碴可以看出,有的石头由山体上取来得早,有的由山体上取来得晚。老人还告诉他们,城墙后边留下的那些石头房基,能看出是当年守卫城墙的军士们的营房,那些营房中大间的是供军官住的,小间的是供士兵住的。老人还告诉他们,城墙后那片被石块隔成格子的开阔地,是当年的演兵场,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军士们就在这片场地上练兵。开田和暖暖听得很有兴趣,他们没想到这些已被他们看过无数次的石头,竟可以作出这样多的解释……

  老人临走那天握住开田的手说:谢谢你们两口子这些天给我的帮助,以后有机会,我可能还会再来。

  来了我们还陪你。暖暖真诚地说道。她对老人心存一份感激,那天她和开田一直把老人送到湖边坐上黑豆叔那条摇去东岸的小船,她内心里真希望老人以后还能再来。这十一天里,让旷家有了一千六百元的收入。这些收入对于开田和暖暖来说,是太宝贵太及时了。开田就是用这些钱,给索要最急的几家还了些款,继续给爹抓药治病,把一个冬天的开销对付了过去……

 

       媒体推荐

   书评

  孟繁华(著名评论家)

  在这个结构严密充满悲情和暖意的小说,周大新以他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独特理解,既书写了乡村表层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当代气息,同时也发现了乡村中国深层结构的坚固和蜕变的艰难。因此,这是一个平民作家对中原乡村如归故里般的一次亲近和拥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乡村变革发自内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个有识见的作家洞穿历史后对今天诗意的祈祷和愿望。

  《湖光山色》对人性复杂性、可能性的表达是小说值得称道的另一个方面。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河南作家擅长诡异怪诞的路数中,周大新的风格显得平实婉约,他细腻舒畅反倒显得别具一格。这部小说带着浓重的乡土气息,也包含着怀乡的感情,所以小说写得流畅舒缓,虽有矛盾,但没有痛不欲生的悲怆。整部小说还是如湖光山色,清新可人,给人以阅读的快感。

  吴秉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

  《湖光山色》注重的是日常性叙事,却把人生故事、时代的文化形象及其变异、民间性和寓言性的内容都综合在小说叙事之中了。它真正的蕴涵当然不是那种单凭“勇气”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创作所能比的。

  贺绍俊(著名评论家)

  从写家族历史的《第二十幕》到写城市生活的《21大厦》,《湖光山色》使周大新再一次回到了他最擅长的当代乡村。

  阎晶明(著名评论家)

  深有意味的是,秩序的打破一方面改变着人性和传统人际关系,如旷开田和詹石磴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纠葛和轮回往复;另一方面,无论时势如何变化,仍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始终不变,并因大浪淘沙而更加彰显其光泽,暖暖以及始终支持、爱护她的村民们就是明证。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的纠缠中,《湖光山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有主色调,又纷呈着各种杂色的小说世界。

 

  编辑推荐

  小说写的是春种秋收、择偶成家、生病离婚、打工返乡、农村旅游这些当下乡村录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却是对人性嬗变、历史遗产和权力动作的崭新思考,表现了一颗高贵灵魂在乡村剧变背景下的惊悸和固守。

  我们抛撒种子使出精力投下资本,然后渴望着收获,可以获的常常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在这本书中,命运也和女主人公暖暖开着残酷的死玩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