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四篇《朱修之》《范质》《张柔》《张仪》阅读

(2012-02-02 18:19: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

文言文四篇《朱修之》《范质》《张柔》《张仪》阅读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礼:以礼相待

    C.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掌管

    D.而旋与佐吏分之                    旋:随即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①修之潜谋南归            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③而遣使陈诚于帝          ④复欲率南人窃发

    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5分)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5分)


    4.C.(执:捉拿。)

    5.B.(②只说朱修之被围困的事;④说的是徐卓的所作所为;⑤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6.C.(“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7.(1)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让他担任侍中,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嘉”“以为”“妻”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南”“遗”各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升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让他担任侍中,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邢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想要率领军队中的南人暗中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邢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传达诏命的官员)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元嘉九年,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多次升迁做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朱修之为政宽容不苛求,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说了自己的诚心。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让鲁秀做雍州刺史,攻打襄阳。朱修之命令断绝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就退回去了。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终究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但生性节俭苛刻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曾经去看望姐姐,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才离开。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世宗不豫,入受顾命。恭帝嗣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及太祖北征,为六师推戴,自陈桥还府署。时质方就食阁中,太祖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谒见。太祖对之呜咽流涕,具言拥逼之状。质等未及对,军校罗彦环举刃拟质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太祖叱彦环不退,质不知所措,乃与溥等降阶受命。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二年九月卒,年五十四。将终,戒其子旻勿请谥,勿刻墓碑。太祖闻之,为悲惋罢朝。

    质力学强记,性明悟。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

    质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身没,家无余赀。太祖因谕辅相,谓侍臣曰:“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九岁能属文属          文:写文章。

     B.质苍黄论撰苍          黄:同“仓皇”,匆忙,仓促。

     C.太祖对之呜咽流涕      涕:鼻涕。

     D.未尝受四方馈遗        遗:读wèi,给予、赠送。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B.①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C.①为六师推戴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前后所得禄赐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质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及第,这些都说明他生性聪明颖悟。

    B.周太祖郭威对范质“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世宗柴荣在病危时,将幼主托付予他辅佐;恭帝即位后,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这些都说明后周对范质的尊崇和器重。

    C.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宋太祖听了他的遗言,悲伤叹惜,三天不上早朝,以此表示哀悼。

    D.选文用了许多生动事例来说明范质是一位才华出众、廉介自持的贤明宰相。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4分)

    (2)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3分)

    (3)朕闻范质止有居第,不事生产,真宰相也。(3分)


    8.C(“涕”作“眼泪”讲)

    9.A(“以”:前一个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拿”等;后一个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B项中的两个“且”都是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关系,都可译作“被”;D项中的两个“所”都是助词,和动词组合构成所字结构。)

    10.C(应为“宋太祖听到范质的去世,悲伤叹惜,……”)

    11.(1)范质躲在民间,周太祖寻访到他,欢喜异常,当时正下着大雪,便解下自己的袍子给他穿上。(“匿”“物色”“衣”各1分,大意1分)

    (2)已经在朝为官,仍然手里不放下书卷,有人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既”“劳”各1分,大意1分)
    (3)我听说范质只有宅第,不经营产业,这是真正的宰相啊。(“止”“居第”各1分,大意1分)

    附参考译文:

    范质字文素,大名府宗城县人。范质出生的当夜,他的母亲梦见神人交给她一管五色笔。范质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开始研究《尚书》,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

    周太祖(郭威)从邺城起兵向都城进发,京城陷入混乱。范质躲在民间,(周太祖)寻访到他,欢喜异常,当时正下着大雪,就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他穿上。并且命令他起草太后的诰令及商议迎立湘阴公的仪礼程序,范质仓促撰写,符合太祖的心意。世宗(柴荣)病危,(范质)入宫接受遗命。恭帝继承皇位,加授范质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萧国公。

    等到(宋)太祖(赵匡胤)北征,被全军推举拥戴,黄袍加身,从陈桥驿返回官署。当时范质正在便殿吃饭,太祖入城,范质率领王溥、魏仁浦前往官署谒见。太祖对着范质等人悲泣流泪,一一细说(被)拥戴逼迫为帝的情形。范质等人没来得及回答,军校罗彦环举刀做出要杀范质的样子说:“我们这些人没有君主,今天必须得到天子(之位)。”太祖呵斥彦环,彦环也不肯退下,范质不知怎么办才好,于是就和王溥等人走下台阶,拜受天命。

    乾德初年,皇帝将要在圜丘祭天,任命范质做大礼使。范质与卤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时的典制,制定出《南郊行礼图》进献给太祖。太祖对范质给予特别的称赞和奖励。二年九月范质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向朝廷)请求谥号,不要刻立墓碑。太祖听到他的死讯,为之悲伤叹息,三天不上早朝(以示哀悼)。

    范质学习勤奋记忆力强,天性聪明颖悟。已经在朝为官,还是手不释卷,有人觉得他这样做太辛苦,范质说:“有个善于看相的人,说我以后要担任宰相。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我不学习,用什么本事来承担这一职务呢?”后来随从(周)世宗征伐淮南,诏令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吴中的文士没有不震惊佩服的。

    范质以清廉耿介严格要求自己,从没接受过各地的赠送,前前后后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大多用来周济那些孤单无靠的人。范质去世以后,家里没有留下多余的财产。(宋)太祖在评论辅相时,对侍臣说:“我听说范质只有居住的宅第,不经营产业,这是真正的宰相啊。”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柔少慷慨,善骑射,以豪侠称。金贞祐间,河北盗起,柔聚族党保西山东流寨,选壮士,结队伍以自卫,盗不敢犯。郡人张信,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柔鞭信百,而还其女。信憾之,谋结党害柔。未几,信有罪当诛,柔救之得免,于是骁勇之士,多慕义从之。

    中都经略使苗道润表其才,加昭毅大将军。继而道润为其副贾瑀所杀,瑀遣使以好辞来告曰:“吾得除道润者,以君不助兵故也。”柔怒叱使者曰:“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遂移檄道润部曲,会易州军市川,誓众为之复仇,众皆感泣。

    戊寅,国兵出紫荆口,柔率所部逆战于狼牙岭,马蹶被执,遂以众降,太祖还其旧职,得以便宜行事。柔招集部曲,攻破贾瑀于孔山,诛瑀,剖其心祭道润。

    金真定帅武仙,会兵数万来攻,柔以兵数百骑迎战,大破之。获州佐甄全。全慷慨就戮,柔义而释之,且升为守,使将部曲以从。既而中山叛,柔引兵围之,与仙将葛铁鎗战于新乐,流矢中柔颔,折其二齿,拔矢以战,斩首数千级,遂拔中山。略地至鼓城,单骑入城,喻以祸福,城遂降。方献捷于行在所,行次宣德,而易州军叛,逐其守卢应妻子,据西山马头寨。柔闻之,即弃辎重还,出奇计破其寨,而诛叛者,归其妻子。
    壬辰,从睿宗伐金。围汴京,金兵屡出拒战,柔单骑陷阵,金人莫能支,其臣崔立以汴京降。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入朝,太宗历数其战功,升军民万户。

    甲寅,移镇亳州。环亳皆水,非舟辑不达,柔甃①城壁为桥梁属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复建孔子庙,设校官弟子员。入奏,帝悦,赐金符九、银符十九,颁将校之有功者。

                 (选自《元史•张柔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甃(zhòu):砌垒砖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        假:假借,借助。

      B.喻以祸福,城遂降              喻:开导,晓喻。

      C.行次宣德,而易州军叛          次:驻扎,停留。

      D.柔甃城壁为桥梁属汴堤          属:属于,隶属。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得除道润者,以君不助兵故也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①遂以众降,太祖还其旧职          

         ②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①出奇计破其寨,而诛叛者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①颁将校之有功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能体现张柔“义”的一组是

    ①柔聚族党保西山东流寨,选壮士,结队伍以自卫,盗不敢犯

    ②郡人张信,假柔声势,纳流人女为妻,柔鞭信百,而还其女

    ③遂移檄道润部曲,会易州军市川,誓众为之复仇,众皆感泣

    ④流矢中柔颔,折其二齿,拔矢以战,斩首数千级,遂拔中山

    ⑤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

   ⑥柔甃城壁为桥梁属汴堤,以通商贾之利;复建孔子庙,设校官弟子员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贞祐年间,张信强占民女为妻,张柔重重惩罚了他并放还民女。后来,张信出事,张柔却又救了他的性命,从而赢得了骁勇之士的仰慕。

    B.张柔经苗道润推荐升任而知恩图报,后来苗道润被贾瑀所害,贾瑀却想借此讨好张柔,遭张柔当面痛斥;后来张柔在孔山打败贾瑀,为苗道润报了仇。

    C.在平定中山叛乱时,张柔率部与武仙的部将葛铁鎗在新乐交战,被流箭射中了下巴,他拔出箭后继续率军作战,大获全胜。

    D.张柔镇守亳州时,根据亳州四面环水的特点,修建桥梁,以利通商;又修建孔子庙,设立学校。他因此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赐。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瑀杀吾所事,吾食瑀肉且未足快意,反以此言相戏耶!(3分)

    (2)全慷慨就戮,柔义而释之,且升为守,使将部曲以从。(4分)

    (3)访求耆德及燕赵故族十余家,卫送北归。(3分)


    9.D

    10.D 

    11.C

    12.B

    13.(10分)(1)贾瑀杀了我所侍奉的(恩人),我吃了贾瑀的肉尚且不能称心如意(或不能解恨),反而用这样的话戏弄我!(“所事”、“相”及句意各1分,共3分。)

    (2)甄全慷慨赴死,张柔认为他是义士而释放了他,并且升任他做郡守,让他率领部下跟随自己。(“就”、“义”、“将”与句意各1分,共4分。)

     (3)(张柔)访问寻求年高德重之人和燕赵旧族(或“世家大旗”)十多家,护送他们向北返回家乡。(“耆德”、“北”与句意各1分,共3分。)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

     D.楚人闻之,乃引兵归                  引:率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为爱也

    B.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C.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张仪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达到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13.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为下面文段断句。(4分)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3分)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