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方友小说《雅盗》阅读

(2011-03-13 20:4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

孙方友小说《雅盗》阅读

                               雅盗     孙方友
   
陈州城西有个小赵庄,庄里有个姓赵名仲字雅艺的人,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
   
赵仲是文人,偷盗也与众不同,每每行窃,必化装一番。穿着整齐,一副风雅。半夜拨开别家房门,先绑了男人和女人,然后彬彬有礼地道一声:得罪!依仗自己艺高胆不惧,竟点着蜡烛,欣赏墙上的书画,恭维主人家的艺术气氛 和夫人的美丽端庄。接下来,摘下墙上的琵琶,弹上一曲《春江花月夜》,直听得被盗之人瞠目结舌了,才悠然起身,消失在夜色里。
   
赵仲说,这叫落道不落价,也叫雅癖。古人云:有穿窬之盗,有豪侠之盗,有斩关劈门贪婪无厌冒死不顾之盗;从未有从容坐论,怀酒欢笑,如名士之盗者。——赵某就是要当个例外!
这一日,赵仲又去行窃。被窃之家是陈州大户周家。赵仲蒙面入室,照例先绑了主人夫妇,然后点燃蜡烛,开始欣赏主人家的诗画。当他举烛走近一帧古画面前时,一下瞪大了眼睛。那是一幅吴伟的《灞桥风雪图》。远处是深林回绕的古刹,近景是松枝槎桠,板桥风雪。中间一客,一副落魄之态,骑驴蹒跚而过,形态凄凉。中景一曲折清泉,下可连接灞桥溅溪以助回环之势,上可伸延向窗渺以续古刹微茫……整个画面处处给人以失意悲凉感!
   
赵仲看得呆了。他由画联想自己的身世,仿佛身临其境,变成了那位骑驴过客,不由心境苍凉,心酸落泪。不料趁他哀伤之时,周家主人却偷偷让夫人用嘴啃开了绳索。周家主人夺门而出,唤来守夜的家丁。家丁一下把主人卧房围了个严实。
   
赵仲从艺术中惊醒,一见此状,急中生智抓过夫人,对周家主人说:我只是个文盗,只求钱财,并不想闹人命!你若想保住夫人,万不可妄动!
   
周家主人迟疑片刻,命家丁们后退了几步。

   
见形势略有缓和,赵仲松了一口气。他望了周家主人一眼,问:知道我今日为甚吃亏吗?
   
为了这幅画!周家主人回答。

   
你认得这幅画吗?赵仲又问。
   
周家主人见盗贼在这种时候竟问出了这种话,颇感好笑,缓了口气说:这是明朝大家吴伟的真迹《灞桥风雪图》!
   
说说它好在哪里?赵仲望了望周家主人,挑衅般地问。

   
周家主人只是个富豪,对名画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自然说不出个道道儿,禁不住面红耳赤。
   
那时候赵仲就觉得有某种技痒使自己浑身发热,开始居高临下,口若悬河地炫耀道:吴伟为阳刚派,在他的勾斫斩折之中,看不出一般画家的清雅、幽淡和柔媚,而刚毅中透凄凉的心境处处在山川峰峦、树木阴翳之中溢出。不信你看,那线条是有力的勾斫和斩截,毫无犹豫之感。树枝也是钉头鼠尾,顿挫分明,山骨嶙峋,笔笔外露……”说着,他像忘了自己的处境,抓夫人的手自然松了,下意识地走近那图,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都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被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地抱在了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安排说: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了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忿忿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赵仲飞前一步,拣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地消失在夜色里
……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小说选刊>15年获奖作品精选》)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作者笔下的盗贼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博学多识,在幽默风趣中盗走名画,既让人捧腹,又让人佩服。
    B
.作品对雅盗的形象刻画是成功的,作者紧紧抓住这个特征,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C
.赵仲不仅是雅盗,而且是智盗。他先后抓住夫人和周家主人当人质,以便自己脱身,后来又设计骗得《灞桥风雪图》,故事情节峰回路转。
    D
.赵仲智取名画真迹,赝品不赝。作者在结尾运用了出其不意的强烈对比,充满悖论效果,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E
.这篇小小说的叙事视觉由近及远,娓娓道来,在结尾处才做点破,让读者在叙述中惊醒,而在故事之外,又给读者留下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盗贼赵仲的的?(6分)
  3)周家主人为什么会相信赵仲的话,把画轴摔了呢?为什么赵仲对《灞桥风雪图》有如此之深的感触?(6分)
  4)《雅盗》描写了一个为生活所迫的文盗赵仲别开生面的雅盗行为。有人说此小说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也有人说赵仲的是一种讽刺,你认同哪种看法呢?请联系全文,进行分析。(8分)
  

1)(5分)BEB作者抓住特征,把赵仲与众不同的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E由远及近)
  
2)(6分)分别从赵仲的衣着、作案手法、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描写。(每答对一项2分)
  
3)(6分)周家主人只是有钱,不懂艺术,但赵仲把画中所包含的艺术成就和意境内蕴讲得头头是道,令周家主人折服。(3分)
赵仲和《灞桥风雪图》中那个在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的场景里骑着瘦驴过桥的人有着凄苦苍凉的生活遭际,同病相怜,自然感触极深。(3分)
  
4)(8分)
   
观点一:隐中呼唤了关注文人的生存条件
   
一个文武双全,清末年间中过秀才的人, 本应前程无量,后来家道中落,日子越发窘迫,到最后竟为养家糊口,逼入黑道,干起了偷窃的勾当,这是什么原因?是在当时社会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为了生活居然干起偷盗,只能沦落到做鼠窃狗偷是他心中那一份作为文人的执著辛酸的追求,极致的体现了赵仲作为落魄文人那种心中的悲凉。虽然作者非常看重他,令他盗亦有道,但是毕竟无物质支持,连自己所爱之物也只能连欺带骗才得手,可谓是文人的无奈。这让我们想到了孔乙己。让我们对赵仲心生佩服之余感慨当时人才埋没的可悲,生存条件之差。
   
观点二:也有人说赵仲的是一种讽刺。
   
这样学识精博的人才做偷盗,是对当时社会的悲剧——无处用,人才埋没的讽刺;这样的稀事珍品存于无知富豪之家,明珠投暗,是对那些附庸风雅、目不识丁、愚蠢低俗的大户的讽刺;这样的故事情节安排,是讽刺,这样的百感交加的结局,是讽刺,都是对社会的黑暗与混乱讽刺。
   观点三:两个观点都认同亦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