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至秦,说秦王曰:“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秦王乃拜李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秦王拜李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李斯乃上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至沙丘,始皇帝病基,令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符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赵高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乃见丞相李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与将军恬皆死。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者众,恐大臣入朝毁恶之,乃说二世,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乃使人案验三川守①与盗通状。
是时二世在甘泉,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二世已前信赵高,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赵高案治李斯,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②,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注:①三川守:时三川守李由为李斯长子。 ②瑕衅:可乘之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遣谋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暗中。
B.秦之乘胜役诸侯 :役使。
C.论腰斩咸阳市
:判罪。
D.乃使人案验三川守与盗通状:案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秦王乃拜李斯为长史
乃使其从者衣褐
C.与丧会咸阳而葬
蜩与学鸠笑之曰
D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
身被二十余创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斯“有功于秦”和“有过于秦”的一组是
A.李斯乃上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
B.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
李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C.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D.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是个有功有过的悲剧人物,“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是其功,“听高邪说,废嫡立庶”是其过。
B.流俗认为:李斯为秦尽了忠心而被杀害是冤屈的,太史公认为他是罪有应得。
C.当皇帝行苛政时,李斯作为丞相就应该谏争,到诸侯都已叛变,再谏争,已经太晚了。
D.李斯有性格的缺陷,为了保全高官厚禄,阿谀顺从,是造成自身悲剧的原因之一。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近人、犬,数惊恐之。
(2)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3)赵高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
11.D(“案”,应译为“考察”、“察看。”)
12.C(A助词,的。B副词,于是、就。D动词,遭受。C前“与”,动词,参加;后“与”,连词,和。)
13.B(上句说李斯说秦王,“有功于秦”;下句说李斯参与“沙丘之谋”,“有过于秦”。A上句说“有功”尚可,下句“言赵高之短”,为了自保,谈不上对秦的功过。C上句是说李斯见“仓中鼠”与“厕中鼠”的感受。D后一句是叙事,谈不上李斯对秦的功过。)
14.B(说“认为他是罪有应得”不对。)
15.(8分)(1)遇到人和狗,时时受到惊吓。(2分。“近”、“数”各1分。“近”,译为“靠近”、“接近”;“数”,译为“多次”、“屡次”,或意译为“时时”。)(2)诸侯各国来侍奉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离间罢了。(3分。“事”、“游”、“间”各1分。“事”,“侍奉”;游,“游说”;“间”,“离间”。“事秦”,意译为“投奔”或“投效”秦国,也行)。(3)赵高于是就劝说胡亥,请求假托始皇帝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做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对。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担任乡郡的小官吏,看见办公的房子旁厕所中的老鼠吃着脏东西,遇到人和狗,时时受到惊吓。李斯进入粮仓,看到仓中的老鼠吃着储积的陈粮,住在大屋子里,不会有碰到人和狗的忧虑。这时李斯叹息说:“一个人的贤能或不才,好像老鼠一样啊,就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罢了!”于是跟荀聊去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学业完成以后,到秦国去,他游说秦王道:“自从秦孝公以来,东周王室衰落了。诸侯各国互相兼并,函谷关以东地区形成了六国,秦国趁着胜利的形势役使六国,至今已有六个朝代了。现在诸侯归服秦国,就好像郡县服从朝廷一样。凭借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完全可以消灭诸侯,成就帝王的大业,实现天下的统一,这是万载难逢的良机。”秦王就任命李斯做长史,听从他的计策,暗中派遣有谋略的士人,带着金玉去游说各国诸侯。
(不久),秦王任命李斯做客卿。正好遇到有个韩国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以开凿河渠灌溉田地为名义,不久被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都对秦王说:“诸侯各国来投奔秦国的人,大都不过是为他们的国君到秦国游说离间罢了。恳请大王把诸侯各国的宾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也列入被驱逐的名单之中,李斯于是上书劝谏秦王,秦王就废除了逐客的命令,恢复了李斯的职务。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经过二十多年,秦国终于吞并了天下,推尊秦王政为皇帝。任用李斯做丞相。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巡游各地,到了沙丘,始皇病得很重,便让赵高写信给公子扶苏说:“把兵权交托给蒙恬,来参加丧事,到咸阳会齐后,然后举行葬礼。”信已封好,还没有交给使者,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那里。只有皇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以及始皇所宠信的亲近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始皇去世了,其余群臣都不知道。赵高于是就劝说胡亥,请求假托始皇帝的命令诛杀扶苏,而立胡亥做太子,胡亥认为他的计谋对。赵高就去见丞相李斯,说:“皇帝赐给长子扶苏的书信以及印玺都在胡亥那里,确定太子的事,就凭您和我赵高口说罢了。“李斯听从他的计谋,就跟赵高一块谋划,假称受了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再伪造一封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赐扶苏和将军蒙恬都死。
当初,赵高担任郎中令,杀害的人和报私仇的事很多,恐怕大臣们在入朝奏事时揭露自己,就劝说二世皇帝,二世皇帝听从他的意见,就不坐在朝廷上接见大臣,而深居宫中,赵高常常侍候左右执政。于是赵高就趁二世皇帝正在欢宴娱乐,派人告诉丞相李斯:“皇上正在空闲,你可以来禀奏事情。”丞相李斯于是来宫门求见,这样一连多次,二世皇帝发怒了,就派人考察核实三川郡守李由和盗贼勾结的情况。
这时二世皇帝在甘泉宫,李斯不能见到二世,就上书揭发赵高的短处,二世皇帝早已信任赵高,就说:“就把李斯交给郎中令吧!”赵高审讯李斯的案件,定罪名,责问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全部逮捕了李斯宗族和宾客。秦二世二年七月,判决李斯受五刑之罪,在咸阳集市执行腰斩。
太史公说:“李斯以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各国,进关服事秦国后,利用六国可乘之机,来辅佐秦始皇,终于成就了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可以说受到尊崇和重用了。李斯懂得《六经》的旨趣,却不致力于修明政治,为了保全高官厚禄,阿谀顺从别人,对下严威酷刑,听从赵高的邪说,废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诸侯已经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晚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为秦朝竭尽忠心,反而遭受五刑而死,但考察一下他的发展道路,却跟流俗的议论不同。不然的话,李斯的功绩可以和周公和召公相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