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小说欣赏:马车(节选)
(2009-07-22 10:20: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学 |
马车(节选)
【俄】果戈里
“难道是上我们家来的?”女主人心里想道。“哎呀,我的天!他们果然拐到桥上来了!”她尖声喊道,两手一拍,快步穿过花坛和花木,直奔丈夫的卧室。他还睡得死死的。
“起来,起来!快起来!”她拽着他的手喊道。
“啊?”切尔托库茨基伸着懒腰,并不睁开眼来,哼了一声。
“起来,宝贝!听见吗?客人来了!”
“客人,什么客人?”说完,他发出一串哞哞叫的含混声音,就像小牛犊拱着嘴找母牛的乳头时发出的声响。“呣——呣……”他嘟哝着,“小乖乖,把小脖儿伸过来!我要亲亲你。”
“亲爱的,看在上帝份上,快起来吧。将军带着好些军官上门来了!哎呀,我的天,你的胡子上还沾着苍耳子呢。”
“将军?噢,他已经上门来了?这是怎么回事?真见鬼,干吗没有人叫醒我?那么,午饭,午饭怎么样了,都准备好了吗?”
“什么午饭?”
“难道我没有吩咐过么?”
“你?你夜里4点钟才回家来,我问了你好多遍,你什么话也没有对我说。我是心疼你,宝贝,才没有叫醒你:你一夜没睡什么觉……”说最后那句话时,她的话音娇慵无力和带点央求的味道。
切尔托库茨基瞪大眼睛,像挨了雷击似的,在床上直挺挺地躺了一会儿。最后,他跳下床来,只穿了一件衬衫,忘记了这样是有失体面的。
“唉,我真混!”他说,拍了一下脑门,“我请了他们来吃午饭。怎么办呢?他们还远吗?”
“我不知道……他们眼看就要到了。”
“我的心肝……你躲起来吧!……喂,来人哪!小丫头,你过来,蠢货,你怕什么呀,军官们马上就上门来了。你去说老爷不在家,说一时半日不会回来,说一大早就出门去了,听见吗?去传话给所有的仆人,快去!”
说完,他急忙抓住一件长罩衫,跑到马车棚里藏了起来,以为那里是绝对可保无虞的地方。可是,他一站到棚屋的角落里,便发现这里也不保险,还是会看见他的。“这样做会要好些,”——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于是他立刻放下旁边一辆马车的踏板,纵身跳上车,随手关上车门,为了更加保险起见,又盖上挡布和包皮,悄无声息地蜷缩在长罩衫里。
这时,一辆辆马车鱼贯地驶近了台阶。
将军下了马车,抖了一下身子,用手整了整头上的帽缨,上校紧随其后。接着,肥胖的少校也跳下了弹簧马车,胁下夹着一把马刀。然后几位身材瘦削的少尉和坐在他们身上的准尉也相继跳下了旅行马车。最后是三位神气地骑在马上的军官翻身下鞍。
“老爷不在家。”听差迎出来,走到台阶上说。
“怎么不在呢?那么,他在午饭前总该回来吧?”
“不会的。他要出去一整天。说不定明天这时候才能到家。”
“这真没料到!”将军说。“怎么会这样呢?”
“老实说,这是玩把戏。”上校笑着说。
“不对吧,怎么能这样做呢?”将军老大不高兴地接着说道,“哼……见鬼……既然请不起客,干吗要撑面子呢?”
“将军阁下,我闹不明白,怎么能够这样做呀?”一位年轻军官说。
“什么?”将军说道,当他跟尉官说话时,总是有这么诘问一句的习惯。
“我是说,将军阁下:为人处事怎么能这样呢?”
“自然是……唔,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至少也得告诉一声,要不就别请大家来呀。”
“算了吧,将军阁下,没有办法,咱们只好回去了。”上校说。
“那当然,没有别的办法。不过,他不在家,那辆马车倒是可以看一看的。他大概没有坐那辆车吧。喂,来人哪,伙计,你到这儿来!”
“您有什么吩咐?”
“你是马夫吗?”
“是的,大人。”
“把你们家老爷不久前买来的新车给我们看看。”
“那就请到棚屋里来!”
将军带着军官们一道朝棚屋走去。
“请稍候,我把马车往外推一推,这儿看不清。”
“行了,行了,可以了!”
将军和军官们绕着马车走了一圈,仔细地察看了车轮和弹簧。
“唔,没有什么特别的,”将军说,“很普通的一辆车子。”
“太平常了,”上校说,“一点也说不上,有什么好的。”
“我觉得,将军阁下,这车子根本就不值四千卢布。”一个年轻军官说道。
“什么?”
“我是说,将军阁下,我觉得这车子不值四千卢布。”
“什么四千卢布!连两千也不值。简直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未必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伙计,请你把皮子翻开来!”
于是,军官们一眼便瞧见切尔托库茨基身穿长罩衫呆坐着、十分滑稽地佝偻着身子的怪样子。
“啊,您在这儿!”将军十分惊诧,说道。
说完,将军立刻砰的一声关上车门,又把挡布盖在切尔托库茨基的身上,然后带着军官们扬长而去。
——选自《果戈里文集》
评点:
果戈里的作品大多是用讽刺的笔触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但《马车》这篇小说却是一个例外。这部作品只是把一个惯于吹牛的地主的愚蠢、虚荣、浅薄、卑劣的德性展示出来,尽情地嘲笑了一番。本版的节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地主切尔托库茨基因为食言,只好躲在马车里回避应邀前来的军官们,结果被军官们堵在马车里。作者通过对切尔托库茨基言行举止和军官们对话的描述,生动地将一个大话连篇、弄虚作假却又猥琐浅薄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令人忍俊不禁。果戈里善用夸饰之法,放大人物的丑陋之处,产生一种奇趣顿生的效果,比如,“他发出一串哞哞叫的含混声音,就像小牛犊拱着嘴找母牛的乳头时发出的声响”这样的句子,抒言外之情,寓褒贬之意,令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