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春患感冒:该“缓”还是该“治”?

(2012-03-12 09:54:39)
标签:

感冒药

感冒病毒

缓解

快克

健康

一个成年人,平均一年要得3-5次感冒,今年的“早春感冒”又特别频繁,小白领们一旦感冒了,该怎么办呢?

 

90%的感冒是病毒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就把细胞劫持了,利用细胞内的设备大量地复制病毒。被感染的细胞最终死亡、破裂,释放出新复制的病毒,去感染其他细胞。感冒病毒的感染能力非常强,很少量的感冒病毒就足以导致感染,而且感冒病毒一旦进入鼻腔,95%的人都会被感染,感冒症状通常也会在病毒感染2-5天以后出现,这时才是我们说的“感冒了”。

 

现代人的日常工作非常忙,很难会为一个感冒请假去医院,绝大多数都选择自己服药。而市场的感冒药大部分又是“缓解型感冒药”,所谓的“缓解型感冒药”就是指那些只能缓解感冒症状的感冒药,最常见的成分是扑热息痛(又叫“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烧和缓解头痛,以及抗过敏药扑尔敏(又叫“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减少鼻黏液分泌和缓解鼻塞。白领们经常是的白加黑、新康泰克,泰诺都属于“缓解型感冒药”。

 

很多“缓解型感冒药”的效果确实很明显,能暂时缓解大部分的感冒症状,但是缺点是已经感冒后的“亡羊补牢”,属于比较被动的战术:药效一旦过去,症状马上卷土从来,这样就必须进行新一轮的缓解,往往要经历好几天的拉锯战,一味的“围、追、堵、截”,对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也没有什么帮助。那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我们再来说说“防治型的感冒药”,这类感冒药是在感冒病毒侵入的早期,抑制感冒病毒脱壳进入细胞的药物,病毒进不了细胞,就不能造成感染,进而有效的缩短或者避免感冒的发生。“快克”这类含有防病毒、抗病毒成分的感冒药是“防治型”的代表,它的特点就是能抑制病毒传播,最大限度的不让感冒真正发生,预防感冒深发展。而对于快克这类感冒药的选用上,一定要在感冒初期及时服用,才能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