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误区解读,“硬”与“厚”不是决定因素

标签:
交通运输钢梁误区车身汽车 |
说到汽车安全问题,我想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看到一个汽车栏目,也说到越来越多人把汽车安全作为买的一个条件。这说明了国内,对汽车安全意识越来越高了。
但对于安全,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车身的厚度、钢板的厚度等被动安全=汽车安全。其实这是对汽车安全的一种片面理解,道理就不多说的,大家都懂的,汽车不但有被动安全还有主动安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今天我要说的是目前大家对汽车安全理解的误区。
先说前段时间,在坛里闹得沸沸扬扬的防撞钢梁吧
误区一:防撞钢梁越硬、越厚越好
不过有防撞钢梁肯定会比没有防撞钢梁要好,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特别是在低速碰撞的事故中,没有防撞钢梁的汽车会受到直接的损伤,破坏车内零部件。所以,防撞钢梁一定要有,硬度要与车身设计匹配,达到低速抗撞击,高速吸能的目的。总的来说,对防撞钢梁要理性看待,硬度要与车身设计匹配,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防护能力。
传祺防撞钢梁与车身结构设计
过硬的防撞钢梁反而容易损坏车身主体结构
车身刚度,就是我们通俗地说车身硬不硬,厚不厚,我们一般通过车辆碰撞后是否发生很大变形来判断。在人们心目中一般会认为碰撞后车身变形小的比较好,其实这也未必的。
例如我们开的汽车具备可以媲美坦克的刚度,然后撞击在一处刚性的物体上。由于两者的的刚度都极高,几乎没有任何缓冲,汽车瞬间停止,但里面的人员由于惯性是不会停止的,他们会以极高的速度撞在车内,又或者被安全带严重损害等等。因此,整车过高的刚度显然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缓冲吸能区。
传祺GAC车辆碰撞吸能控制技术
传祺车身材料使用情况
奥迪A8全铝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