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2012-08-02 14:17:37)
标签:
杂谈 |
2012年的选调考到这题
一、主题提出的原因:
随着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跳出课改看课改可以发现,当前的英语课堂仍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如:对教材的实质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且常流于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只注重表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英语课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如果活动缺少了应有的教学目标的指向,活动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回顾以往:
三、概念: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目标定位不能有问题。)
2.检查与反馈功能
3.完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
1.共性与个性
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1.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语言认知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语言文化目标;语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前提:理解《课标》内涵;较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多考虑教学双方特点;
3.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准确与完整;可以对教材做适度再开发;
4.教学目标设定方法:首先考虑语言认知和语言能力;适度挖掘语言文化和语用;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目标描述:让学生成为主语;一定要具体明确。(后面例谈。)
七、例举教学目标的设定:
1.看一个课例和目标描述。
两位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定的不同教学目标——My Family
(1)学习新单词father ( dad ),
(2)学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餐具的知识。
(1)能听、说、认读单词father(dad),mother(mom),man,woman, 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并结合句子进行使用;
(2)会唱歌曲Father and Mother;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关于餐具的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分析:这两个教学目标中,显然是B教师设定的更好些,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B教师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如第一条,对于新单词的掌握要求,A教师只说明了教学内容,并没有具体的掌握到什么程度的说明,而B教师则明确地进行了说明。第二条中,A教师也只提出了学习的内容----学唱歌曲,而B教师则提出了学习要求----会唱歌曲。
第二,B教师的目标更具可检测性。A教师在第二条中提出,让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培养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这一点看似贴切,实际并不可行,这个目标也不是一堂课上就能实现的。这种空洞的表述可以换成更为实际的内容。如:通过唱歌以及用家庭的其他成员替换歌词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
第三,B教师的目标更符合课程标准。在第三条的表述中,A教师只要求了解知识,B教师则要求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师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用明确、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能任意地降低或拔高要求,更不能信手拈来,做表面功夫。
2.实例谈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如6A Unit One Public signs
.简单片段例谈。
(1)如5B Unit Two A telephone call
单元整体教学中,在合适的课时中,课堂教学目标设定中应该安排学生的回忆和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如:四年级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八、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
九、目标设定的注意点和一些误区:
2.教学目标应体现有效性
十、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