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纪念萧龙士先生逝世一周年》(1991年文)
标签:
萧龙士许麟庐冯其庸王少石合肥 |
分类: 论文 |
http://s16/mw690/001MjTEQzy75sd7Fi7d0f&690
缅怀恩师~纪念萧龙士先生逝世一周年
□王少石
http://s10/mw690/001MjTEQzy75sdGJKzf59&690
【萧龙士与弟子王少石·1964年7月·合肥包河公园】
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我从滁县(参加农村“四清”工作队)回合肥看望萧老,正值红卫兵破四旧之时。我问萧老﹕“有人来找麻烦没有?”老人坦然地说﹕“红卫兵来了,我告诉他们:我的字画都已交给文史馆资料室了。那些孩子便走了。”我说:“农村也在破“四旧”,老太婆们都不敢到凤阳城去,怕红卫兵把她们的纂儿给剪啦!”萧老哈哈一笑。我又告诉他:“工作队搞整风,有些同学已被打成反革命了。有人写我的大字报,用一丈多长的白纸掛在大礼堂的大梁上,质问我十来个问题。其中一条便是:周扬的文艺黑线是如何传到赖少其,又传到萧龙士,再传到王少石的?”萧老茫然﹕“咱哪里知道什么黑线?”当我告诉他大字报的题目是《揪出扬州九怪王少石!》时,龙士老人乐啦:“哈哈!二百年后又出来一个‘九怪’,好事啊,好事!”十年浩劫时,萧老虽然没有受到政治上和人身上的严重打击,然而正当他的艺朮创作进入最为旺盛的时期时,老人的画笔不得不失去应有的光彩,他所经常描绘的也只能是那悬崖上的红梅了。
十年浩劫过后,萧老的画笔增添了新的光彩。萧老以如椽之笔写下了他自己的生活体会:“写写画画,谈笑呱呱,不知不觉百岁到啦,长寿之道以此为妙。”
“漫言七十古来少,百岁艺坛有画师。遥祝寿翁身笔健,好将造化铸新姿。”这是刘海粟先生赠给萧老的百岁祝寿诗。
萧老常说:“画品即人品,为人要忠诚老实,作画要朴实耐看,二者都不可矫揉造作。”又说:“画要有骨骼,更要有肉有血;有躯壳,更要有灵魂。”老人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我们欣赏萧老的作品,感到看似平常,却韵味无穷,精神气骨之妙,尽在笔墨之中矣。既可以看到萧老受徐渭、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的影响而形成的,浓厚的传统文人画所具有的书卷气;又可以看到由萧老自身质朴无华的本色而形成的独具个性的乡土味。二者融为一体,形成自家纯朴厚重、雄浑潇洒的风格,从而在现代大写意绘画的行列中独树一帜。
比如萧老爱画的《蔬香图》,画面上的白菜、萝卜、竹笋、茄子、蘑菇之类,朴实自然而富有生气,似乎散发出泥土的气味;有时还加上几支幽兰,于潇洒飘逸之中,总少不了淳厚质朴的内涵。老人又喜欢题上一首诗:“寡欲精神爽,劳动筋骨强;要得长生朮,须尝菜根香。”这画这诗就是萧老,他的为人,他的艺朮,是何等的和谐。
萧老晚年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让于绘画。书与画从整体上看风格完全一致。这时的书法作品,魄力宏大,骨气深稳,百态横生,意无穷尽,尤以一百零二岁所书《醉翁亭记》最为精绝。
“身经四代近百春,历尽风霜与艰辛。层层险滩无所谓,酸甜苦辣顺口吞。”这是萧老百岁以前在《随笔》中写下的一首诗,可见老人一生感触良深。老人的一生和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的。值此老人仙逝一周年之际,谨以这篇乱不成文的回忆,作为对恩师的怀念吧!
1991年1月10日于红楼百印斋灯下
http://s10/mw690/001MjTEQzy75seerZjz79&690
【萧龙士与弟子王少石·1972年夏·宿州古城墙】
http://s10/mw690/001MjTEQzy7eeAmn7VTc9&690
http://s9/mw690/001MjTEQzy7eeAkA1rab8&690
http://s11/mw690/001MjTEQzy7eeA6VQlIaa&690
http://s14/mw690/001MjTEQzy7eeA6261nbd&690
http://s9/mw690/001MjTEQzy7eeA6nS0o98&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