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公车车辆维修公权力私户 |
分类: 时评 |
惩治公车违规岂能止于通报和曝光?
据广西柳州市纪委监察局网站消息,柳州市纪委、市委督查室等人员在5月5日至5月8日暗访中发现,有45辆公务用车涉嫌违反公车使用管理规定。检查中发现,一些单位长期借用企业、下属单位车辆,个别单位借用比例甚至达到80%;有的单位车辆维修管理不规范,大额的汽车维修报账凭证中没有维修明细清单;个别单位存在公车入私户,部分公车无定编手续或手续不全等严重问题。(人民网,6月8日)
由柳州市纪委牵头的此次检查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八项规定”以来取得的成果,防止“四风”问题反弹而采取的事先不通知、集中突击检查、明查与暗访、实地查验与翻阅资料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的专项检查。从取得的效果来看,可谓成绩喜人,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公车私用、节假日不按规定集中停放、长期借用企业或下属单位车辆、车辆维修管理不规范、大额的汽车维修报账凭证中没有维修明细清单、公车入私户、公车无定编手续或手续不全等。该市纪委不但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了通报,而且对45辆涉嫌违反规定的公务用车的车牌号进行了曝光,力度之大,也许让许多涉事的单位措手不及。
显然,此次专项检查的成果有目共睹,起码是动了真格。检查是突击的,既有明察也有暗访,既有实地查验也有资料检查,而且还是抽查,即不搞事先通知的过场检查。这样的专项检查才能查出真问题,才能发现真情况,才能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于是,通报来了。想必这样有理有据的通报着实给了相关单位领导一记响亮的耳光吧,既让主要领导没了面子,也让自己单位的“糗事”成为了众人的“笑料”,如之奈何?答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于是,曝光来了。违规违纪的车牌号被公之于众,所有人都知道这些“犯了事儿”的车了。打不打脸另当别说,关键是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然而,通报和曝光并非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通报和曝光真正解决公车违规使用的问题。解决问题就意味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处理涉事领导干部。比如这公车私用,是哪个单位的车,是谁驾驶的,在私用之时干了什么事?这些都应该查清楚,才能不给涉事领导干部留下口实,才能从严给予其经济上的处罚、政治上的处分,才能以儆效尤、警示他人。比如这车辆维修管理不规范、大额的汽车维修报账凭证中没有维修明细清单的问题,一定是有“内鬼”侵吞了相关的维修费用,或者是用这虚造的费用冲抵了一些见不得人的票据,查出来,让该承担责任的领导承担责任,让该接受经济处罚的人接受处罚,从而挽单位经济损失。
当然,所谓追责和处罚也是为了让公车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这就意味着要通过查出问题、处罚官员、明确责任,从而形成一整套合理规范公车管理和使用制度。克强总理曾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作为掌握公权力的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更应该在规范的制度范围内合理使用公权力。公车之所以姓公,就是要和私车区分开来,只有将公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保障公车是在为公。因此,惩治公车违规不能仅止于通报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