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政府网站僵尸政府部门民众作风 |
分类: 时评 |
官网变僵尸,生的是作风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15号文件,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文件要求,监测时间点前1年内,对公众信件、留言及时答复处理的政务咨询类栏目中存在超过3个月未回应的现象,即单项否决。(《中国青年报》,3月25日)
毫无疑问,政府网站相当于各级政府的脸面,是展示政府形象和各类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广大民众获取讯息以及反映各种诉求的重要渠道,如同连接政府与民众的一座“桥梁”,起着十分关键的沟通作用。当然,想要实现官民之间良性互动,就必须确保这座“桥梁”是畅通的。如果“桥梁”出现堵塞,就会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阻碍官民之间的良性沟通。
简单来说,如果民众通过政府网站反映的诉求长期得不到及时回复,甚至是石沉大海,那么政府网站就沦为了“摆设”,如同“僵尸”一般,此时民众所感受到的就是政府部门的“冷漠病”。反映诉求没有了回应,想要查询点信息也还是几年前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一些政府部门的网站只有一个大的框架结构,里面所填充的内容要么陈旧,要么根本无法查询,这让政府部门的威信一落千丈。民众的不信任,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沟通的“桥梁”危危可及。
从政府网站设立的初衷来看,显然不是仅仅作为摆设的,而是要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倘若政府部门的思维还只是原地踏步,那么早晚会跟不上时代,被人们所唾弃。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求政府部门全方位跟上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具有前瞻性,做到未雨绸缪,走在时代的前列。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其目的就是要将那些已经沦为“僵尸”的政府网站揪出来,通过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让其重新焕发生机。
当然,在查找政府网站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政府网站变成“僵尸”,类似于民众的诉求没有回复的下文、领导视察图片经过PS、查询不到相关政务信息等等,到底是领导不重视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懒政慵政?或者说是网站管理与维护跟不上节拍?其实,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可以归结到“作风病”上去。路线方针定下来以后,就是干部因素,既然政府网站已经构建,那么不更新信息,不维护网页,不及时回复质疑,就是思想作风方面出了问题。
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文件中明确,监测时间点前1年内,对公众信件、留言及时答复处理的政务咨询类栏目中存在超过3个月未回应的现象,即单项否决。此否决权就是要对“僵尸”网站对症下药,同时,还应该在根治作风病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是谁在懒政,领导还是工作人员?要见事见物见人,对于长期出现类似情况的政府网站要公开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作风病的顽疾是横在政府部门与广大民众之间的一道门槛,政府网站变僵尸,是其背后的相关人员患了病,为了树立政府部门的威信,让政府网站变成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的平台,就必须根治其慵懒的作风病,让政府网站重新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