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据悉,北上广三地沉睡的住房公积金在300—600亿之间,高结余资金大都处在“沉睡”状态,难以被提取、合理运用,导致高贬值。专家称,提贷门槛高,受惠人群少,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住房公积金背离设立初衷,成“劫贫济富”工具。(光明网,4月2日)
面对北上广地区动辄数万元一平方米的高房价,光是首付款就可能达到上百万元,很多家庭既是工作多年恐怕也难以承受。公积金贷款买房成为了一些购房户的“救命稻草”,可这根救命稻草却似乎并没有积极响应起来,整日昏昏欲睡,甚至是处于“沉睡”状态。总所周知,想轻易取出公积金是不大可能的。要取就得通过买房的方式搞公积金贷款,可房价如此之高,多达数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首付款上哪儿去找呢?这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来说无疑于天方夜谭。这就表明,本来用于补贴中低收入者买房的公积金只能是继续放在公积金管理中心那里,让他继续沉睡。而对于真正能够支付大额首付款并且进行公积金贷款购房的高收入者来说,公积金又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发挥的作用和惠及的人群少之又少。这也是为何公积金会被冠以“劫贫济富”帽子的原因。
处于“沉睡”状态的公积金让中低收入者望而却步,没有办法提取就只能等退休,然而数十年的等待,公积金与制度设计之初的宗旨相背离。公积金的优劣成为了普通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这表明公积金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沉睡的公积金唤醒,降低其提取和使用的门槛,提高公积金的利用率,使其惠及更多受益群体,摘掉其“劫贫济富”的帽子。笔者以为,应该给“沉睡”的公积金泼一盆凉水,让其从睡梦中醒过来。
唤醒公积金,首先应该进一步拓展其使用范围。比如公积金不能仅仅用于购房贷款,可以将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投入甚至是经营性贷款,改革的步子可以迈得大一点,想法可以超前一点,目的是合理科学的利用公积金。
其次,既然在其适用范围上进行了改革,那么相应的提取、审批权限就应该放开。现如今提取和使用公积金需要走的审批程序还是相当复杂的,有些程序可以说是重叠和没有必要的,不但让提取者跑了冤枉路,也让管理者费了神。所以,规范提取和审批程序,减少没必要的审批权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公积金的提取速度,这也是政府部门简政放权,进行行政职能改革的需要。
再次,公积金改革还应该尊重受益者的个人需要。既然是制度设计来保障公众的利益,那公众就是最具发言权的,如何使用公积金,公众心里最清楚。有的人确实想通过这个来进行购房贷款,那么就让其如愿;有的人遭遇大病,那么在大病提取公积金上就应该得到方便;有的人甚至是想直接提取公积金进行日常消费使用,也可以探索公积金直接经济补贴的方式。
总之公积金的提取和使用方式应该灵活多样,目的也可以千奇百怪,但最终是提高其使用率,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