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患冲突频发,药方去哪儿了?

(2014-03-11 09:26:30)
标签:

力度

新闻

绵竹

社会问题

情绪激动

杂谈

分类: 时评

医患冲突频发,药方去哪儿了?

310日,网曝“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被暴打”,网友称“接诊医生开了头部CT,报告未见颅内出血,就被患者家属暴力殴打,说乱开检查”;有网友曝打人者是“市公安局副局长儿子和侄儿”。(《新京报》310日)

近段时间来,频频发生的殴打医生事件将医患矛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述新闻曝光的接诊医生因开了头部CT而报告未见颅内出血就被患者家属暴力殴打,该殴医生事件让人痛惜,更让人警醒。难道医患矛盾已经发展到无法调和的地步?缓解医患关系的药方去哪儿了?

从最近发生的医患冲突事件来看,有网友总结殴医案件的始作俑者是部分官员亲属甚至官员本身特权意识浓厚,暴力袭医是权力乱作为;也有人指出现行的医疗体制把医生和患者置于对立的矛盾体系之中,是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更有人表示,患者及患者亲属与医生之间的信息掌握不对等、沟通不畅,才使得患者及其亲属做出了过激行为。这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管怎样争论,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若不及时解决,恐怕后患无穷。

抛开少数官员的特权意识,医患矛盾的关键还是在患者与医生之间,更多地还是应该从矛盾本身出发。当然,这里并非替某些官员及其亲属开脱,这种拿着公权力和自身职权来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是可耻的,但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大部分患者及其亲属并非官员,因此,这只是个案。从绵竹公安局副局长亲属打医生事件可以看到,接诊医生开的头部CT检查,而患者家属则认为对呕吐、失语、头昏患者来说属于过度治疗,双方因此发生争吵进而发展到武斗。因此,这里冲突的重点不在于打人者的身份,而是在于信息沟通的不畅。

医生按照病理特征检查治疗病人,患者家属却对医生的治疗方式提出疑问,这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患者家属想着能尽快让患者病情好转,所以情绪激动也属正常;另一方面,医生自持医疗经验丰富,按病情开处方也属正常救治。可当双方都“自以为是”的时候,良性的信息互动和沟通却消失了。患者家属的质问,医生的不愿多说,或许就让现场气氛剑拔弩张起来。患者家属能否理性一点?医生能否耐心一点?都是为病人着想,何必动粗呢?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指出,现在医改没有解决看病难、医患关系、调动医生积极性三大关键问题,医改要从内部找原因。从医患关系来说,要找的内部原因也很多,但医患之间信息沟通无疑是重中之重。医患双方的目标想必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病人的病治好,这又有什么不能沟通的呢?

再者,信息沟通是一个载体,当医患矛盾发生时,能否有外力的介入让两种“不理智”情绪有一个表达渠道?作为一个有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是其天职,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一个理智的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对医生怀有一点敬意也是应该的。冲突的焦点在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在于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从这一点来说,外界的介入对当事双方都有好处。

面对频频发生的殴医事件,不妨给医患矛盾开一副药方,那就是良性沟通和互动,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总之,不管问题出在哪,靠打医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这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立法,尽快出台相应的处罚条例。当然,对于患者反映强烈的医务人员态度生硬的问题,也应该尽快制定医师法实施细则,加大对医生的奖惩力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