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9万“政策工资”让谁蒙羞?

(2013-12-10 01:02: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239万“政策工资”让谁蒙羞?

浙江省温州港集团被指自2006年起连续以津补贴、加班费及拆迁领导小组慰问等名目,为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政府领导小组发放工资,至20126月,共计239万余元。(中国青年报,129日)

六年期间,该企业累计支付给镇政府领导小组所谓的津补贴、加班费、慰问金等合计239万余元,更让人惊叹的是这笔资金居然穿上了合法的外衣——工资。试问,作为镇政府领导们,你们的工资难道国家财政没有纳入预算?要靠企业给你发工资?另据了解,此种类型的合作属于常态,不少公司都存在。

在被问及所谓“工资”时,该镇相关领导以“ 不分管,不清楚”为由不予回应,有的更是直接拒绝。显然,这6年期间说不清道不明“工资”已然成为了他们的“敏感词汇”。不妨先来看看套在这数百万工资的上面名目繁多的支付依据吧:200612月,该工程项目支付北白象政府政策处理管理费155万元;8月支付镇领导小组会议津贴、餐费、拆迁有关费用、加班费及通讯费和高温津贴,共计15.6万余元;12月支付政策处理小组成员4000元,镇工作小组做拆迁户思想工作费用2520元,镇政府工作小组成员做拆迁户工作费用134828元。

补贴、加班、慰问、工作经费、政策处理管理费……只要是能想到的名目,都能冠以“工资”来支付,可谓用心良苦啊!然而,这借着项目施工巧立名目的给镇政府有关领导发工资与行贿受贿有啥本质区别?这笔钱与其说是工资,还不如说是好处费。靠着“政策处理管理”的名义,借机以权谋私,大肆捞取相关企业的“好处费”似乎已经成了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这可真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项目越来越多。只要是有项目,就会有无数苍蝇老虎紧盯着,生怕漏掉了一点“好处”。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与工程项目单位之间往往交往甚密,倘若不能保持正常的距离就会形成勾肩搭背式交往,一旦形成官商不合理接触,所谓的“潜规则”就会蔓延开来。于是,权钱交易、行贿索贿、权力寻租等丑恶现象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只要有了第一次伸手接钱就会有无数次伸手要钱、举手送钱,还美其名曰“工作经费”,实则就是权钱交易。当然,钱拿了就得好好办事。没见那些领了二道工资的政府人员夜以继日地到农户家里、拆迁工地做着思想工作?甚至还会动用手中的权力给项目企业以各种“方便”,老百姓算什么呢?国家利益又算什么呢?反正收了人家的钱,就得为人家的利益着想,时不时还要用手中的权力为其开道。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数百万的“工资”不仅暴露出该项目工程资金使用的问题,更反映出当地政府存在乱作为、集体受贿的现象。倘若不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这种权钱交易乱象的势头就不会泯灭,“打虎拍蝇”必须落到实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