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捐旧衣服,请尊重弱势群体的尊严

标签:
杂谈 |
如果您是一个真正要帮助他人的爱心人士,请您往下看。
作为一个为弱势群体发起的募捐的民间公益组织,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钱和多少物资到达弱势群体手里,而是真正的帮助到这些人身心上的健康成长,让他们自救,有一种尊严的活着。
听见有很多人说:“旧衣服有什么不好,穷成这样还挑三捡四的。”
不是这样的,助人为乐,讲究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施舍。同样的一个道理,您的朋友在您生日的时候送一件他穿过的衣服给您,您是欢喜还是尴尬?因为有很多人把奉献爱心当成了施舍,强迫性的给予别人旧衣服,让弱势群体无尊严的接受,这是对慈善的一种误解。
10月,我带着爱心人士的新衣服到了一所学校,让教师们把贫困学生找出来,并不让其他学生围观,送给这些孩子新衣服。然而,当我和孩子们合影完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一名残疾学生把裤子放在了我们的车上,头也不回地走了。校长急忙拿起裤子追上去,孩子仍然不要。我对着孩子的背影说:“收下吧,都是新的,是叔叔阿姨们送给你的礼物。”然而,这个孩子始终没有接校长手里的衣服,随后我找到校长,说他不要就不要强求,要安慰他,这不是同情,是一些爱心人士送的礼物。
新的衣服都不要,何况是旧的?这不能说弱势群体的要求高,只能说明人都是有尊严的。我在从事公益的三年来,遇上不收钱和礼物的孩子很少,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他们在拿到礼物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去辨别一下衣服的新旧和质量。
我再讲一个小故事。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得一年都买不上新衣服,但村里还有比我家更穷的人,没有土地,孩子又多,过着像长年短工一样的日子。有些时候,母亲把家里的一些旧衣服收起来,让我送给这家人,我兴奋的拿着这些礼物送了过去。后来我很奇怪,我从来没有看见邻家的小孩穿我送过去的衣服,再后来我无意的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他们不是没有穿,是把我送过去的旧衣服穿在了里面。
乐善好施是中国人的天性,看到穷苦的同胞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如今社会变了,变得进步,变得物质了,也许我们给路边的小乞丐一件旧衣服,他不会尴尬,但我们要给山里的贫困学生,可曾想过他们的感受?
我给每一个爱心人士都讲:“要让孩子人前尊严地活着。”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让大家不要认为自己帮助了某个孩子,就是他的救世主,就是他的恩人。是的,您帮助了他,让他有了机会,他是应该感谢您的。但是,这种感谢是要由心而发的,不能逼迫,更不能以这个为目标。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做亲人,当做一份社会责任去做,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认为他应该考多少分来回报,认为他应该写多少信来感谢。真正的感谢,是要印在孩子心里的,一辈子。
我也希望每个慈善机构、社会组织、基金会和民间公益组织,能够倡议不要捐赠旧衣服。旧衣服有很多问题,一是消毒,倘若捐赠的人有传染病,这么多衣服混在一起捐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二是不保暖,旧衣服的质量本来就不好,孩子们穿在身上能有什么温暖;三是旧衣服的数量很多,会增长运输成本和发放成本,而且发下去不定有人要。
从今日起,爱心联盟不再接收旧衣服,也倡议广大网友不再捐赠旧衣服。
爱心推荐:
遵义作家“被自杀”,政协委员姐姐网上求助
中国最美洗脚妹:爱心联盟志愿者简艳霞
21名网友走进贵州正安看望孤儿(专题)
贵州正安县209名贫困孤儿名单(援助请进)
爱心联盟带领上海网友走进美丽的大乌江
贵州女子冒充慈善家,诈骗6万获三年半刑
500元一年,能让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们上学
100多个爱心QQ群,为白血病孩子们呐喊着
山区35名贫困学生给网友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