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元宵情人节,现代元宵单身节!

(2010-02-27 13:34:50)
标签:

杂谈

http://s11/middle/61299c3ct808e61ac3a7a&690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而中国的年过得越来越物质味,玩的不是快乐而是钞票,春节花完了年终奖,应酬于各种酒宴,醉生梦死后回到工作岗位,疲惫不堪。月是十五明,元宵也意味着团团圆圆,但如今的社会没有工作没有钞票一家人再团圆也没多大意义,所以十五这一天外出工作的人大多离开了家乡。再看年轻的一代,春节被称为“相亲节”,这古代的元宵节,自然也就成了“单身节”。

一位网友在贴吧里说:元宵节,我建议玩娶媳妇儿。

显然,年轻人们太孤独,春节和家人温馨一番后又得回到繁忙的工作之中,元宵佳节看见城市里灯火阑珊,却想到孤身一人。

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妇女们最开心的节日。平常女子们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甚至和男友幽会。电影里常见的场景,千金小姐们走在灯集上,丢下一条丝巾或是手绢,憨厚的农夫捡起来愣了半天。当然古代也有门当户对之说,但往往是大家闺秀们厌倦世俗的安排,随着心仪的男子私奔了。

今天,私奔的性质少了,恋爱的前提就是有没有钞票,网络上不是盛传某单位组织公务员相亲,不允许外界人士报名参加,可见行业歧视和贫富歧视在中国有多浓烈。

难道有钱人的人品就好?

当然不是。但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男女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虽然婚姻自由了,但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幸福,谁愿意嫁给一个乞丐?人们的知识越来越高,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男子瞧不起城市女子,城市女子瞧不起乡下男子,贫富比例严重失调,重男轻女思想仍旧浓厚,人们最担心的不是元宵节无法团圆,而是子女们单身一人,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元宵节已经没有了意义。

早些年,农村的元宵节过得很有特色,花灯龙灯,还有在屋子周围插上燃烧的蜡烛等,老人们一起唱花灯调,小孩们在院子里放鞭炮。

现在,逢年过节玩送礼,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连三岁小孩在接收大人的钞票时,都会只拿100元的。如此现实,还谈什么元宵的氛围,人们的脑袋里全是利益性的东西。

社会进步了,传统佳节却越来越没味道了,不知道每天呐喊着创造社会的人们有没有思考过,社会是进步了,人情味没有了,还叫什么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