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目的,不一样的达成路径,程老师和孙老师教师的课堂又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程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课堂节奏也比较紧凑,从精美的教学课件到流畅精简的教学语言,可其备课认真充分。在《巨人的花园》这课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花园景色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对比朗读,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上课伊始,从童话中的人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童话奇妙的特点。让学生看图读题后,老师问学生从哪里看出这是篇童话时,学生很快把握“巨人”一词,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巨人,这是想象出来的。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了解了童话的特点,学习了语文知识点,可谓独具匠心,开篇导入就是一大亮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童话神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最后的小练笔做好铺垫。
教学中,以问促思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童话。从“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再到“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再到“巨人的态度是怎样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朗读,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体会要表达的情感。
孙老师的课堂,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出发,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童话的特点,分步实施教学,环节清晰干净。孙老师思维活跃,立足于教材,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巨人的花园》看作是师生对话的素材,为学生学习童话,学习语言,“如果你是小鸟为什么不叫?小花,你为什么不开?”等等,一个个相机灵动的问题,带动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形式始终有着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考虑了符合课程要求的语文学习导向和要求,又能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性,对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有较好的把握。
细节处理扎实高效、细致入微:让学生体会“叱责”一词的用法时,关注“叱”的结构部件,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从中读到了巨人的冷酷自私。词语认读分组出现,分类识记。补充王尔德的生平介绍,加深童话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