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旗袍秀的思考---朱铮
标签:
摄影随感 |
分类: 旗袍影像 |
---敏芳
拍摄旗袍秀的思考
-----朱
以一人为主的旗袍秀是唯美的“月份牌”,有姣好的颜值、修长的身材、合体的或素雅或华丽的旗袍、恰到好处的光影、背景,就可以拍摄成功。我把无人的美景叫空镜头,有人静态的叫静镜头,有人动态的叫动镜头,有人动表情的叫情镜头。单人旗袍秀基本是静镜头,有微笑表情是情镜头。就拍照而言,我个人认为被拍摄的人要感动人,要有形体动感和有情感(表情),否则只是唯美无情的旗袍服装模特,静态的可由蜡像替代,动态可由仿真机器人替代。传统女德“笑不露齿”,穿传统旗袍走秀的女子也“笑不露齿”,不能以情动人,只是会行走的华服衣架,悦目不赏心。单人静态的旗袍秀,即使动态动情,除给被拍摄者留念外,对弘扬旗袍文化价值不大,我个人无意多拍。
多人组成的旗袍秀,就成为了摆拍的演员。其实成功的拍摄,除了有演员、摄影师,很重要的是要有导演。不是摄影师兼任导演,就是演员中存在导演,或者演员和摄影师都不是导演,却互相商量,成为默契配合的导演。导演的意义,是先有拍摄的“腹稿”,相当于有“电影文学剧本”,拍摄前做好“功课”,对这次秀的重点是表现什么,以何为主,对时空程序姿态组合效果等都有预判设计和补救方案。好的导演不露导演痕迹,似乎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多数导演免不了在现场指挥、辛苦劳累,谋定而动,效果达标。
秀个人,意义不大;秀多人,目的为啥。我拍摄一组旗袍秀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人美服秀,因善更魅。原来行为美叠加心灵美,旗袍秀的感人力量表里如一、事半功倍、悦目赏心、动人心扉。
多人秀,要与文化结合起来,引人欣赏眼见其表的美,回味思考内涵的慧,美得有厚度,或者说美得有三维空间,如画有长度宽度还有画面“背后”的深度。比如,传统的旗袍与传统的建筑“搭调”,旗袍秀与楼台亭阁结合,文化味道浓、情趣雅。再比如,传统的旗袍与传统的“八雅”结合起来,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组成画面,也是创意“金点子”,当然旗袍与诗歌吟诵、与酒文化的组合,分别要多费一番心思,过犹不及。再比如,旗袍秀与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也妙趣横生。我拍过一组旗袍秀闹元宵看花灯,为了衬托旗袍女的柔美,增加了几位男士扮演灯会的武警,因着装不似武警也不似海陆空军而形成画蛇添足效果,但旗袍秀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的创意值得欣赏。再比如,能否演绎旗袍的前世今生?与景德镇“青花瓷”陶瓷文化等的结合?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旗袍文化高大上走“文化路线”达到阳春白雪,需要综合实力和顶级智慧。发展有前景,就怕文化浅。
当然,旗袍大妈们参与的热情高,“福太太”身材也乐在其中,满足其参与感、成就感、图在一起快乐进而健康,也是旗袍文化接地气走“康乐路线”的附加值。
我是否“旁观者清”,不敢自诩。单人“月份牌”和“人海战术”见识过后,想拍摄量变到质变的旗袍秀与文化的组合,拼的是文化和跨界。谁会写智慧含量高的多种文化的“电影文学剧本”,导演好是关键,演员和摄影师领会意图后跟上就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