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橡树(朗诵)

(2017-08-01 11:27:22)
标签:

致橡树

分类: 美文妙律
                                                     
                                                                                           朗诵者:网络下载不知名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姚锡娟老师解读《致橡树》

       姚锡娟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有声语言艺术家。她曾经在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中为女主角大岛幸子配音,以其纯洁、含蓄、多愁善感的声音,动情地倾诉出剧中女主角的心声,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她在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海蒂》中的配音,也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曾获得“飞天奖”和“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


      她的发声以头腔共鸣为主,位置较高,声音靠前、偏虚;字音的着力点主要在唇齿之间与舌尖部位,声音的共鸣点常产生在与前硬愕相对的舌面前部,不着意追求与软愕相对的舌根部位以及胸腹部的共鸣。也就是说,力量的分配主要在上部前部不在下部后部,靠上截前截来“说”,而胸腹部的力量主要运用于支持气息的绵长连贯上,以稳定的气息托出柔美轻巧的声音。因此,她发出来的字音很清晰,声音甜美轻柔、松弛飘逸,给人以亲切、体贴的感觉。在表达上,她激情洋溢但又善于控制,表演功底厚但又尽力地减轻表演味,具有诗化倾向但又始终贴近生活自然,因而让人听起来觉得很文雅恬淡、委婉含蓄,体贴味抒情味十足。她曾多次在舞台表演朗读的安徒生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朗读风格。本来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她却处理得很淡雅婉约,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轻言慢语的状态,浓情淡出,以平静文雅的声音色彩描画出辛酸凄楚的故事结局,表现出浓郁深切的感情内涵。


      一般来说,诗歌最难朗读,因为诗歌省略了许多文字,语言相当凝练,而内涵却很丰富,情感很浓缩、集中、强烈。如何才能从简练的语言中去深切感受诗人那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唤起自身的与诗人相一致的激情,并以形象鲜明的声音色彩和纯熟的语言技巧表现出来,感染人,打动人?这确实不容易做到。在这里,姚老师的朗读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她朗读《致橡树》这首诗,平和淡雅中潜藏着激情,热情激荡中蕴涵着沉思,委婉含蓄,韵味十足。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诗中前半部分“不,这些都还不够”这个细节的处理上。

      诗歌开头12行,内容先并列后递进,列举了甘做男性的附庸或一味奉献、不争取人格独立的六种意象,并一一加以否定。这部分从情感内容上来说,起伏不大;  从结构位置上来说,处于诗歌的开头,后边需要留出情绪情感发展的余地。所以,这部分以平静轻淡的语气语调及逐步推进的节奏去朗读是没错的。这个规律一般人都容易把握。但是,到了“不,这些都还不够”这一句,就很不容易处理。按常规,否定句,为了要强调否定之意,读起来语气会坚决、果断一些,语速会加快,音量也随之会加大。如:“不,这些都还不够。”一一一般人都会这样处理,即以加大音量的办法来重点强调否定之意,并往往是后浪推前浪,后一个“不”比前一个“不”语气更坚决果断,语速更快,音量更强。这样的一般化的处理从道理上说没有错,但在声音效果上就会使诗意大大减弱。


       姚老师的处理是打破常规,构思独到,并且非常细腻:“不”,音量加强并拉长,实声,位置略偏后,以坚决否定前述所有意象;“这些都还一一”,紧促,快速,色浓,否定得更彻底;之后沉吟般地停顿良久;然后才柔声细语但语气持重地吐出“不够”二字,犹如自言自语一般,虚声,弱音,慢速,色淡,位置偏前。就这样,短短的仅7个字的一句话就分出了鲜明的层次,先刚后柔,强起弱结,浓淡相衬,虚实相映,很有味道。如果我们把整句话从头到尾都处理得强、浓、实、快,固然也可以,理解上也不能说不准确,态度上似乎还更鲜明突出,更能直截了当地表达出对上述诸多假设全盘否定的意思,但就没有了韵味没有了意境。


      古人说:“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艺术愈是含蓄,就愈能发人想象。姚老师在对这一句的处理,好就好在藏与露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合适,并且相当松弛自然,在平平淡淡、合情合理之中,达到了虽不使劲道出却意味尽出的境界:一来,在前半句强、浓、实、快的基础上,弱弱柔柔缓缓地道出“不够”二字,以柔显刚,更表达出了深度,使人觉得这个否定是有思考的,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不是头脑简单的女孩子的一时冲动,不是盲目轻率的临时决定。二来,如此处理,尤其是声音位置偏前的处理,还不经意地暗示了诗中主人公的年龄,是个少女,不是少妇,更不是中老年人。既是少女,必然很纯真,很浪漫,充满幻想。以轻柔的语调、孩子般的语气来道出内心的决定,就能更贴切地表现出少女既充满幻想又很有主见,既富有激情又头脑冷静的那样一种情态。如果不以角色的具体情况出发,而只从表面去理解文字内容,用强、粗、亮、偏后的声音去表达,气势逼人,则凭空给角色增加了年龄,少女的可爱天真便荡然无存。三来,“不够”二字弱出,虚出,还有利于与下一层意思衔接,有利于自然地过渡到“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显得这一缓缓说出的自喻更可信,更有分量,更能将人引入至真至纯至美的境界,为下文深情地对“橡树”倾诉自己内心的幻想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根,紧握在地下听懂我们的言语。”一一语调相当平静、轻柔,但口腔控制一点也不松J解,吐字混净利落。尤其是“我们的言语”,一字一顿,字字都着意地加强,而音调则反倒低下来,使得整段话轻柔中暗含着认真的思索,谦顺中流露出热切的期待,绵而不软,柔中有刚,十分贴切地传达出诗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要求与憧憬。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英勇的火炬”一个长句,也处理得很有层次感。前半句:“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是写阳刚的橡树,发声上增强了胸腔的共鸣,以真声为主,收音越来越干脆、果断,明显地增强了阳刚之气。后半句:“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现阴柔的木棉,则以口腔的共鸣为主,减轻了胸腔的共鸣,声音放前,略微漏点气,收音从容、缓慢,柔和中渐显刚健。一个短语“沉重的叹息”,轻轻柔柔地吐出,将女性的细腻体贴、善解人意,恰倒好处地表现出来。人生的无数苦难,仿佛都被这温柔的善良的人性化解为一声叹息,化解为一道理解的目光、一个体贴的抚慰。而“英勇的火炬”,则突然间加大力度,热情喷发,生气勃勃地凸现了现代女性自立、自尊、自强的风采。


    “我们分担我们共享”这两句,以声音色彩的强烈对比淦释出诗中所体现的现代爱情观:有责任感,又有精神上的追求。“分担”一句,声音实、稳、下沉,气息拉紧,读出了责任的沉重,面对挫折的态度;“共享”一句,则声音虚、飘、上扬,气息悠长,表现出了诗中对精神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紧接着,“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声气更加松弛轻缓,明显是为后面进入高潮而进行铺垫、蓄势。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足下的土地。”犹如爬山似的,一步紧似一步,一级高于一级,最后,仿佛抛出一个弧线,又稳稳地落下,站在了实实在在的“足下的土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