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海派旗袍去开新年派对

(2016-02-16 18:02:13)
标签:

旗袍文化

分类: 旗袍文化

 文 朱光     图 贺友直

                                         穿海派旗袍去开新年派对

   海派旗袍,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上海率先改良,走立体造型的旗袍,重在胸省、腰省、肩缝、装袖,使得穿上海派旗袍的女性更加曼妙。眼下,正值年会、新年派对,各界女士热衷以海派旗袍亮相——她们穿上的霓裳的制作方法,也正是列入国家级非遗的“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从贺友直的漫画来看,海派旗袍,本是日常穿着。小女孩背着书包上学堂、年轻姑娘出门、老太太去买菜,都身穿旗袍。他还在画上补充了几行小字:“旗袍:在旧时,无论老妪徐娘妙龄花季的着装主要样式并普及城市乡村”。

  如今旗袍属“礼服”,不日常,很高档。但是,未必会有人注意到旗袍“高档”的道理,在于特殊工艺——镶边、滚边、嵌边等,还有盘扣等各种花式纽扣,这些手工技艺的集成,就是“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类,指的就是这些无法简单落成文字的手工艺。

  我们更多得注重身形、图案、花样甚至质感,以及自己穿上美不美,但是未必注意到细节,那才是蕴含着祖先智慧和构成“美不美”的技艺。旗袍最好要度身定做。亲历一块料子,如何从布变成旗袍,看着巧手裁缝量尺寸、改大小,远比去收一个快递盒子,更能懂得对手艺的尊重。

                                   -----转载于2016年1月1日新民晚报B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