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何东旧居

(2012-07-11 13:54:23)
标签:

转载

     一座小洋房是时代的印记,是历史的见证。拜读学者文人“此木建柱”的博文,受益匪浅。跟着建柱老师长知识,开眼界了,非常感谢你为我们的辛勤付出!
    倘若我们穿着旗袍走进小洋房,倚靠在旋梯旁留下一组照片那一定是很有味道的。
    期盼下次再相聚。非常感谢!
                          -----敏芳
原文地址:何东旧居作者:此木建柱

 

    78日,与三十多位圈友一起,参加了由“上海摄影协会·金秋时光圈”组织的“上海老建筑‘何东旧居’摄影活动”。

    会长小多彩老师邀请了著名诗人桂兴华和中老年旗袍队成员参加,活动热闹非凡。

 

[转载]何东旧居
    “何东旧居“位于上海陕西北路、北京西路口,被上海市府列入“优秀历史建筑”。

    何东系香港人,上世纪初大量资本投资上海,是上海多家公司大股东、房地产巨商,1926年建造该楼,为花园住宅。上海解放时政府该收归国有,现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办公场所。

 

[转载]何东旧居
    何东旧居建筑风格为西方新古典主义。纵为单段,横为三段式,中间为四根爱奥尼柱支撑的高大门廊。建筑呈现古典形式,如罗马柱、罗马风半圆拱窗等,但结构较古典简化、墙饰简洁,无巴洛克式之奢华,无某一格式之严谨。应该说,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是上海那个时期西式建筑的主流,没有固定的“式”,往往是多种风格的组合。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标准的爱奥尼柱柱身为24个平齿槽,这里已简成22

 

[转载]何东旧居

 (门廊下的花坛或水池,已是整幢建筑外部最为繁杂的了)

 

[转载]何东旧居

             (半圆古罗马拱窗)

 

    何东旧居引发我思索的,是东、西两侧的“耳房”,西侧耳房为四根爱奥尼柱倚墙,以窗户为墙构成弧形内室;东侧耳房则是以墙体为主构成方形内室。从新古典主义建筑手法来说,强调构图、强调对称是其原则之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不对称?而且,西侧的爱奥尼柱竟与门廊的相同尺寸,东侧的牛腿梁下为方柱,总感觉与“新古典主义”有距离。我大胆猜想,两侧耳房是后来加上去的。

 

[转载]何东旧居

             (西侧耳房)

 

[转载]何东旧居

             (东侧耳房)

 

[转载]何东旧居

        (东侧耳房牛腿梁下柱)

 

    因是休息天,主人没有邀请我们参观建筑内部。事有凑巧,午餐期间,我去补拍现在作为大楼主入口的东侧耳房(原南面门廊的主入口早已成为办公室了),看到门虚掩着,便推门进去,只见花匠正在摆设厅堂的花卉,征得许可,我快速地拍了几张。从当年的私家住宅改为办公楼已有六十多年了,内部结构早已改变了当初的功能。不过,给我的感觉还是相当的优雅和舒服。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何东旧居的花园不小,也相当漂亮。不再进行描述了,我枯燥平淡的文字,难以表现照片中五彩缤纷的美景和阿娜多姿的丽人。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转载]何东旧居
             (活动的牵线者,圈友“卿无语”)

 

    谢谢小多彩老师、卿无语和《老城厢·金秋时光》圈子。

 

 

 

补记:

博文上网后,有朋友指出:何东旧居在市府公布的铭牌上,是1920年建的。其实,这是误读。铭牌上的“羞”,本想遮一下的,既然有人指出,就补记一下。看铭牌——

 

[转载]何东旧居
   1920年代建”,按字面断句,应为“1920年  代建”,用年代替代具体年份,一般用XX世纪X十年代,1926年,应用“20世纪20年代”表述,哪有“1920年代”之写法?

另外“纵横三段划分”,更是错误,纵向只有一段,横向才是三段。

在用词造句最为精确的辞书出版社墙上挂着如此铭牌(不是他们的错),你说羞人不?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