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梅

(2010-03-18 16:37:35)
标签:

记录生活

分类: 美文妙律

忆 

                               -----邬德华

 

    淅淅沥沥的细雨终于停了。

    晚饭后,在寒风中我沿着白莲泾畔的居家小径默默地散着步,忽然,一阵熟悉的香味随风飘来,沁人心脾。我精神一振,吟诵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词句,三步并作二步,朝着香气四溢的花枝走去……

    我自小怜爱梅花,起因于母亲讲过的一个美丽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困,做了人家的“童养媳”,受尽了婆婆的虐待,吃尽了人间的苦,年纪轻轻被折磨而死。后来她变成了梅花。但婆家不准她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绽放,只准许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在墙隅、路边、桥堍处贫瘠的土地上默默地开放。梅花姑娘没有忘记乡亲们的恩情,给穷苦的老白姓送上芬芳的花香,还带来止咳生津、解毒生肌的药用……。

    诗人陆游的《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对梅花最好的注脚。

    江南才子唐伯虎以卖画为生,经常陷于贫困潦倒的境地,除夕看到别人金樽美酒,爆竹高升,触景生情地写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谈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的诗句。自嘲新年时节自己只能在寺庙与梅花相伴的苦涩,读来让人痛惜万千。

    我国文学泰斗巴金,在他的代表作《急流三部曲》中,对“梅林”作了一定的描绘,特别通过对“梅表姐”的刻画,深刻揭示了当时在封建礼教家庭里的凄凉生活和悲苦的命运,在广大读者中造成很大的影响,使我对梅花的怜惜之意更递进了一层。

    还有一件让我至今不忘,关于梅花的轶事。小学期间,离我家不远处的园子里,种植着几株梅花,迎着严寒竞相怒放着。风吹梅花欲断魂,那香气竟诱惑得我翻越过篱笆墙,采撷梅花。不料一条大黑狗朝我狂吠着冲过来,吓得我撒腿就跑,但还是被它咬住了裤管,幸亏主人的及时赶到,叱退了恶犬,外套和毛裤却都被咬破了一个洞。奇怪的是折下的花枝却牢牢地攥在手里,始终没有丢弃。

    回家后少不了挨父亲一顿揍,罚我寒假每天练习两页毛笔字,唏嘘中园地主人登门陪了礼、道了歉,并送了我一大束梅花。写字时我常常委屈地感叹:梅花呵梅花,你怎会这么苦?连喜爱你都会遭到恶犬的追咬?但一看到案头怒放的梅花和发出的阵阵幽香,心里犹觉十分欢畅。

    直到读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等诗词,那澎湃的气势,奔放的激情,无畏的精神,崇高的境界强烈地震撼了我,浮现在脑海的梅花:苍劲古雅,坚忍不拔;玉洁冰清,傲雪而开。

    后来渐渐地了解到,“梅花喜欢漫天雪”。梅花绽开必须经历一段持续的低温,因此她享有“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誉。这些都逐步地改变了我对梅花的怜惜之情。年轻时的我也要求邻居毅平君在扇面上画上寒梅、霜竹、雪松,以“岁寒三友”来激励自己……

    随着岁月的飞逝,年龄的增添,我对梅花的痴爱竟没有一丝一毫的减退。严冬季节苏州“香雪海”,疏影横斜,繁花点点;南京梅花山,红妆绚丽,花开遍野;台洲梁园盆景,墨梅绿萼,出奇斗新,给人留有较深的印象。

    好在今年主题“喜迎世博盛会,弘扬梅花文化”,汇聚全国十六个城市的《中国第十二届腊梅、梅花展》,即日起在上海“世纪公园”展出,足不出沪,就能一饱眼福,我将欣然前往,虎年新春沾沾梅花五福给我们带来的洋洋喜气。

 

                                    2010-2-12 (农历小年夜)

 

附:德华先生的摄影作品《梅花》

               忆梅

               忆梅

               忆梅

               忆梅

                    忆梅
              忆梅

              忆梅

     编后语:

    打开电脑信箱,欣喜地收到德华先生给我发来的《忆梅》佳作和他的摄影作品,非常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一段关于梅花的美妙故事。他感情真挚、文笔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梅花的钟情。我也十分喜爱梅花,知道梅花与竹、松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一曲“红梅赞”让我百听不厌,一首《卜算子•咏梅》词让我铭记在心。梅花在冰中育蕾,在雪中开放,不畏严寒,独自笑迎早春,是刚强意志的象征。她从寒风中来,带着青春的豪迈,她是春天的时节,叫醒了整个世界。我喜爱梅花的花姿,更喜爱她的神韵;喜爱梅花的铮铮铁骨,更喜爱她的高贵品格;喜爱历代咏梅的诗词,更喜爱咏梅诗词寄托的精神。
    最后以毛泽东主席《卜算子•咏梅》一词,既赞梅花,又赞德华先生的佳作与摄影作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