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队走在大路上
作者桂兴华
左 肩 闪 着 哪 条
胡 同
右 袖 甩 出 哪 家
弄 堂
特 别 妩 媚 的 今 夜
从
春 秋 战 国
从
紧 窄 合 体 的 清 代
从
八 十 年 前 的 上 海 滩
一
步 步 走 到 了 2010 的 眼 前
这
里 的 路 突 然 变 宽
两 旁 的 树 手 提 着 彩 灯
屋
顶 都 戴 着 节 日 的 礼 帽
这
时 候
来 了 一 队 准 备 演 出 的 老 妈 妈
毕 竟 是 发 源 地
裁 缝 东 方 美 的
也
许 是 我 们 爷 爷 的 爷 爷
该 突 出 的 是 山
该
陷 下 的 是 水
将
花 样 年 华 最 典 雅 的 一 段
浓
缩 在 让 女 人 更 女 人 的 线 条 里 了
我 们 在 举 办 展 览
邀
请 所 有 的 城 市
此
刻, 我 们 的 身 边
正 在 建 造 的 这 个 馆、那 个 馆
多
么 像 我 们 孩 子 怀 孕 的 孩 子
不 知 道 将 来 的 面 貌
框 架 却 是 能 预 告 的……
就 像 这 个 行 列 中
没
有 相 同 的 第 二 个!
是 手 中 的 这 一 把 纸 伞
使
粉 色 的 时 光 倒 流 到 了 少 女
母
女、姑 嫂 们 自 言 自 语:
祖
传 的 那 件 旗 袍
多
少 年 前 被 压 在 箱 底
被
冲 进 家 里 的 洪 水
洗 过 了 多 少 遍 ?
阴
暗 的 心 才 憎 恨 旗 袍
剪
断 美 丽 的 手 难 道 不 渴 求 美 丽?
光
芒 四 射 的 呈 现
从
来 就 不 怕 斜 视!
没
有 人 愿 意 展 示 困 境
愉 快 才 会 随 乐 曲 起 舞
饱 满 的 更 加 出 众
苗
条 的 愈 发 多 姿
晚 年 的 脚 步 这 么 轻 松
孩 子 们 谁 不 昂 起 了 头?
当 苍 老 脱 下 这 一 身 华 丽
我
们 都 恢 复 成 了——
纺 织 女 工、电 焊 工
路
边 的 清 洁 工、售 票 员
黑
板 前 的 小 学 教 师……
谁
都 像 一 壶 不 烫 的 酒
惆
怅 也 是 温 和 的
抛 弃 了 愤 怒 的 火
慢
吞 吞 走 来 的 锦 缎
与
张 爱 玲 面 对 面 品 咖 啡
章
子 怡 携 手
赵
雅 芝 相 约
张 曼 玉 教 我 们 怎 么 梳 妆
巴
黎 香 水 也 洒 上 了 几 滴……
人 人 都 可 以 享 受 清 闲
大
家 闺 秀 可 以 一 天 天 培 养
我
们 成 了 优 秀 的 展 品
与
青 春 的 距 离
就
隔 了 那 么 一 层
为
了 让 世 界 忘 记 年 龄
为
了 让 心 中 的 图 案 胜 出
我 们 对 挑 取 的 外 衣 总 是 斤 斤 计 较
于 是,组 成 了 ……
中
国 某 一 条 街 道 的 自 画 像……
这首诗是当代著名诗人桂兴华老师专为旗袍沙龙队的姐妹所写,读着这作品我感到特别的亲切和自豪。早在七十年代末期,我就从报刊杂志上认识了桂兴华老师,记得当时解放日报专刊曾介绍过他的事迹,尤其是他的一首《邓小平之歌》给诗坛带来政治抒情的一阵清风。再后来我也知道桂兴华老师陆续创作出许多作品,是当代有影响的诗人。可没想到自己参加周家度旗袍队后,竟能在朗诵班与桂老师相遇相识。他经常到旗袍沙龙举办诗歌讲座,让我们的脑海吸取了诗歌的灵魂。在我们眼里,桂老师是一个平民化的诗人,性格豪爽随和,没有一点架子。但讲起课却感情充沛,激情飞扬。特别是他读起自己的作品就像母亲抱着自己孩子那样投入。敏锐的嗅觉,发散的思维,生活的源泉,让桂老师写出了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强音。《旗袍队走在大路上》这首诗本是女性题材作品,可桂老师将大气与细腻巧妙和谐地融合在诗篇中,使整段诗章意境深蕴、富有韵味。朗诵桂老师的这首诗,让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旗袍阿姨们不禁想到了过去,憧憬了未来,倍感珍惜今日的幸福。特别是地处世博会主场馆的我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更多了几分责任。我们旗袍队的姐妹就是周家度街道最好的名片,要以最美的姿态和微笑迎接全世界的朋友,与世博同行,让世博更精彩!

桂兴华老师与旗袍沙龙姐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