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2013-05-06 15:35:24)
标签:

小儿

胎儿

儿童

复杂性

瓣膜

分类: 心胸知识

  【摘要】: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有原发病的表现外,尚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活动后气急,严重时可引起心脑综合征,患儿丧失知觉、抽风甚至死亡,听诊心跳缓慢而有规律,可在每分钟40次左右。


  1.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约为出生儿的1/20000,1/3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3心脏结构正常。可能的病因有两种:


  患结缔组织病的母亲SSA/Ro或SSB/La抗体阳性与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相关。研究发现患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动脉炎、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病母亲可致胎儿单纯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推测可能是母亲抗组织抗体通过胎盘造成胎儿传导系统的损伤。


  胚胎期房室结发育异常。推测由于中心纤维体发育异常,房室结和束支间缺乏组织联系,即孤立发育,或传导系统组织来自前部的心内膜组织,多见于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左房结构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


  2.儿童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大多是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到了儿童期方作出诊断。缺乏临床症状,心室率不低,多不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即使伴有也为不存在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或瓣膜返流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即心脏主要结构正常。


  先天性长QT 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基本特征为心肌细胞复极化异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有时伴T波改变(切迹或双向和T 波不断变化)和明显的U 波。临床上LQTS易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晕厥和猝死,有家族遗传倾向,属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引起;与此相对,获得性LQTS与药物。心肌局部缺血。心动过缓。电解质异常有关。


  临床特征:(1)心率慢,脉率通常固定在50~60次/min左右,心律基本规则;(2)不伴有先心病者,心脏无杂音,伴先心病者,出现相应的杂音;(3)第一心音的变化强弱不一致,因两种节律不是同步。因室上性冲动完全被阻滞,所有的心房激动都不能传至心室。心房的节律依赖窦性或房性自搏来控制,所以P波与QRS波彼此无关,QRS波的形态、时限正常,表示阻滞在房室束以上。


  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率高,多见于心室率<60次/min,并伴器质性心脏病者。儿童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危险因素较新生儿低,很少发生猝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