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种类
(2011-08-22 14:32:13)
标签:
心肌炎心肌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脏扩张健康 |
分类: 心胸疾病 |
【摘要】
一、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此类心肌炎见于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中以风湿性心肌炎最为常见,在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内可见到典型的风湿性肉芽。
此外,某些药物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磺胺、抗生素(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消炎药(保泰松、消炎痛)、抗抑郁药(阿密曲替林)、以及抗癫痫药(苯妥因)等。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室间隔。镜检下,常表现为间质性心肌炎。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溶解及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引人注目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二、孤立性心肌炎
孤立性心肌炎亦称特发性心肌炎,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称Fiedler心肌炎。多见于20~50岁的青、中年人。急性型常导致心脏扩张,可突然发生心力衰竭致死。
三、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颇为常见,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事实上,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极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
四、细菌性心肌炎
细菌性心肌炎可由细菌直接感染,或细菌产生的毒素对心肌的作用,或细菌产物所致的变态反应而引起。
五、寄生虫性心肌炎
寄生虫性心肌炎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
1.寄生虫性心肌炎:此种心肌炎由原虫枯氏锥虫感染引起,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可引起灶状或弥散性心肌坏死,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心腔扩张,心室壁变薄,常形成室壁瘤,伴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
2.弓形虫性心肌炎:弓形虫性心肌炎由鼠弓形虫感染而引起。约半数患者因心力衰竭致死。弓形虫性心肌炎主要因食入含有包囊的未煮熟肉类而感染。弓形虫进入人体后,经血流到达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各种组织,并在细胞内繁殖。假包囊是弓形虫侵入心肌细胞后很快繁殖,形成集合体。心肌细胞很快破裂,病原体进入周围组织。被破坏的心肌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