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人的生活现状,是社会学关注的重点。近期,笔者走访了吕梁市丶运城市部分农村,村民们街谈巷议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龄青年结不了婚,范围之大,涉及面之广。结不了婚,谈何鼓励生育,繁衍后代;结不了婚,使年轻人烦恼,优愁;结不了婚,困扰着整个家庭和社会。
从几个村了解的情况看,2500口人的村庄,大龄青年从25岁到35岁,大致都超过100人。根据2022年公布的中国人均寿命,山西省74.92岁。为了研究方便,剔除其它因素,2500口人的村庄,一个年龄段大致33.36人。25岁到35岁10个年龄段,人口约为334人。这就是说,在这334人中,有约三分之一的青年人结不了婚,比例之大。这不仅仅会影响到一个家庭,一个村,一个县,乃至会影响到全社会。一个国家,当大部分人挨饥受饿,勤劳一年,没有饭吃,那就很难保障社会的安定。同理,一个社会,出现了三分之一的大龄青年结不了婚,必将出现重大社会问题。
结不了婚,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上世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生男生女出现了比例失调。在农村,由于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许多人看着B超生孩子,怀孕三个月,看出来是女婴,就不要了,从而造成社会出生人口中,女婴少于男婴。二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用工的灵活,农村中一大部分青年到城市去打工。女孩子进了城,就不再想回村,面貌好的,聪明伶俐的在县城找到了对象。而男孩子即使到了北京上海去打工,最终还得回农村,他们不太可能找到城里人。这就必然出现城乡男女青年比例的失调。城市,女孩相对多,农村女孩逐步减少。从北京中山公园、天坛公园相亲的情况看,多数求婚者是女孩子。有人说,北京市未结婚的大龄女孩超过了一百万。
三是农村财礼越要越多,打着滚儿往上翻,许多人家根本取不起媳妇。拿运城市万荣县河津市的情况看,改革开放前,这一地区多是“娃娃亲",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就订了婚,婚事完全是父母撮合。但当时的财礼很少,从订婚开始,每年给女方买两身衣服,不买衣服,每身衣服折合给5块钱。到结婚时,财礼也就一二百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手头宽余了,但婚嫁财礼节节攀升。开始要四大件,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结婚财礼八千八百八。2000年后,开始加上三金,金手镯,金戒脂,金项链,另外还要摩托车。财礼升至一万八千八。2010年后,开始要小汽车,三金当然不能少。2015年后,财礼层层加码,一年上一个台阶。从十万八千八,至今涨到十八万八千八。订婚这一天,讲究“万里挑一",意思是见面要给一万元,一个戒指,一部手机。这些零敲碎打还不算数,要命的是女方找对象有个先决条件,就是男方在县城要有房,没有房子免谈。因为现在多数农村没有小学校了,孩子将来上学就得去县城,没有房子怎么办?这样,取一个媳妇,少说也得五十万。农民从那里能赚来这些钱,所以,财礼节节攀升,是农村大龄青年取不到媳妇的首要原因。
城乡男女比例失调,买卖婚姻严重,大龄青年结不了婚,是一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国家应对全国大龄青年做一次普查,摸清底细。设计一个年龄段,25岁到35岁,或者25岁到40岁,弄清城乡究竟有多少结不了婚的男女青年。当然,也应了解一下不愿意结婚者占多大比例。
第二,在城市,应利用公园、网络、电视等婚介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婚介联系点,为青年男女创造接触的条件,只有接触多,剩男剩女才会少。对象对象,见个面是互相了解其表,聊天会互相了解其里,恋爱的过程,也就是双方全面认识的过程。所以,创造多种男女青年接触的平台,非常必要。
第三,恢复村办小学,是解决找对象时要房子的根本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那样困难,但村村有小学。如今富裕了,小学却给停办了。事实是目前各村的校舍还在,就是教师调走了。六七岁的孩子跑到乡镇上小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应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关注。
第四,对农村买卖婚姻,要出台政策,全面管控,强行制止。不管控,财礼会越要越多;不制止,将会使更多青年人结不了婚。在农村走访时,有人说,大龄青年结不了婚,不好管,政府没有好办法。正如李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讲的哪句话,“坐到家里净是困难,走出去看到的都是办法"。笔者认为,要把制止农村买卖婚姻作为县、乡、村一把手的责任令,能制止者继续干,制止不了就让贤。组织上的强制非常必要,否则,强大的习惯势力就难以刹住。当然,也应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比如,组织党员干部带好头,发动团员女青年自觉抵制,喊出响亮的口号:“不当卖身女,要当自由人”。县乡妇联,要深入农村,蹲点作工作,要同村妇女主任,走家窜户,做女青年家长的工作。只要道理讲透,以理示人,21世纪的中国农民,是有觉悟、,通情达理的,只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3年6月3日于山西汾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