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赛车”=“飚车”?

(2009-08-17 23:37:05)
标签:

汽车

飚车

赛车

赛车手

舒马赫

头文字d

杂谈

分类: 车技人生

  

    车手在很多人眼中,是“爱开快车的司机”的“代名词”。有时候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夸耀自己的驾驶技术堪称“中国的舒马赫”,开得多快多快,不信我们马路上飚飚之类的话,基本上这所所谓的“中国舒马赫”却是在普通道路上进行“生死时速”。由此导致的恶性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并且越来越频繁。比如北京二环路西直门桥附近富康轿车的那起事故以及杭州的三菱跑车案等等等等很多事故都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必须要区分“赛车”和“飚车”。

 

说到“飚车”一词,要追溯到90年代末的时候,刘德华主演的那部电影上映以后,影片中几辆飞驰的摩托车在街头你追我赶激烈角逐的镜头,“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前几年《头文字D》的热映则是把“飚车”热推向了另外一个高潮——“参赛车辆”由摩托车变成了“改装汽车”;“竞赛地点”由郊区的盘山公路变成了“二环”。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夸张的情节对我们的影响之深。

 

赛车,是借助特种车辆,进行的运动项目。以汽车场地赛为例,所有赛车必须在规定的闭合路线的封闭赛车场内进行,且所有车辆必须符合组织者的“安全标准”强制加装防滚架和灭火器,安全带等安全装备。同时对赛车的性能,有严格的“机械规则”限制。如果有超出规则限制的行为,轻则取消成绩,重则取消全年参赛资格;同时,对车手的安全装备,也有相关的要求,头盔要符合相关的碰撞强度安全标准,同时头盔,面罩,赛车鞋,手套,赛车服,甚至连车手穿着的内衣也要求是必须能在800度的丙烷火焰中能抵御30秒以上的灼烧,而且,除了有防火功能以外,还必须有“隔热”功能,也就是说,即便是把车手全身倒上汽油并点燃,30秒内车手不能感觉到痛楚。

 

飚车,借助改装过的民用车辆进行非法竞赛。所有参赛车辆需按事先约定的路线行使,且此路线可以在除赛车场以外的所有城市公路中任意截选。所有参赛车辆的无任何安全标准制约,技术规则是“全开放式”的,没有任何限制——如果技术和资金允许的话换上喷气发动机也是可以的。至于开车的人,可以是全副武装FIA 注册的专业产品,也可以是背心短裤拖鞋。

 

一比较,二者的不同显而易见了,但这仅仅还是“硬件”装备上的不同,至于“软件”,开车的人,也就是车手本身就有更大的不同了——赛车手是受过专业赛车技术训练的“注册车手”有丰富且科学的赛车理论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赛道驾驶技术懂得如何应付车辆的失控。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对赛车驾驶一知半解的“车手”占大多数,想象一下,这样的“非车手”开着“非赛车”在“非赛道”的公共道路上进行“角逐”与“缠斗”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赛车”=“飚车”?

 

最近这么多发生在交通道路上,由改装车导致的众多交通事故已经告诉我们了一个答案。因为任何人在事故现场的照片中看到那些面目全非的车体,看着地上散落的汽车零件,看着车内车外的斑斑血迹,都会知道那个答案——车毁人亡。即便侥幸生还者也是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的——无论是金钱还是精神上。

 

所以,我们看到的影片中那些“车神”的“英雄”形象,和那些靠特电脑动画完成的所谓“赛车技术”还是让它留在影片中吧!

 

毕竟电影就是电影!

毕竟飚车不是赛车!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酒后驾车
后一篇:备战澳大利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