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善恶与现代管理
(2012-04-11 10:11:02)
标签:
人性善恶乔宇现代管理教育 |
分类: 邱柏森讲师专栏 |
‘这个理论与西方世界的X理论非常接近。X理论是一套传统的关于人的假设。它假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工作,只要有机会就逃避工作。工人被看作是没有抱负,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漠不关心。一般的奖励制度不可能克服这种厌恶工作的天性,所以管理就被迫通过压制、控制和威胁员工以获得满意的绩效。虽然很多管理者会否认他们对人持有这种观点,但他们历来的举动明白无误地表明X理论是这些管理层对人的基本看法。属于X理论的经理认为,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不可能是同一的,企业要求员工刻苦工作,而人天生都是好吃懒做的。因此,要想企业各项工作得以完成,惟有对员工制订严格的纪律,采取强制、监管、惩罚等措施。在这种氛围中,俯首帖耳、老老实实工作的员工便是好员工。信奉X理论的管理者对属下的行动非常警觉,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他们更倾向于采取军队的管理方法,要求属下对上级的指令一味地服从,否则就要对他们实行责罚。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者也是走过弯路的。在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企业的管理者对待员工,主要是压,如通用汽车这样的著名企业,都曾组织过工厂警察,用刺刀、大棒对待过自己的员工,那时候的管理理念认为,员工是成本,压得越狠越好。
当我们用性善恶论来分析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就会发现它的独特魅力。在管理理论中早就有X理论和Y理论之说,一个企业所采取的管理理论不同,该公司的规章、制度就会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自然迥异。
我们也可以说,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观点(X理论)和以荀子为代表的观点(Y理论)是统一价值杠杆上的两个不同终端。我们从两者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怎样看待员工,对员工提出目标并进行管理是完全必要的,既要尊重员工,诱导他们自觉地工作,又要制订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一定的纪律约束。在这个价值杠杆上,左端是X理论式管理,而右端是Y理论式管理,应根据员工素质、公司管理基础和行业不同的特点,比如规模化生产的制造业与高新科技产业、IT业等不同企业的条件而灵活采用价值杠杆上的不同点。在员工素质比较差、公司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生产力低下的公司,管理标点应该滑向左端,反之应向右端滑动。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员工的素质特点,善于运用这个杠杆,讲究管理艺术,将员工管理维持在一个高水平上。
日本学者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的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 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根据这种理论,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而信任可以激励员工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企业、对待同事,为企业而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性是指企业对员工的不同个性的了解,以便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长组成最佳搭档或团队,以提高劳动率。而亲密性强调个人感情的作用,提倡在员工之间应建立一种亲密和谐的伙伴关系,为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以给了我们管理中的精髓《论衡-本性》中有一段话,“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以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这段话是说,人性内有善有恶,培养善,善就会增长,培养恶,恶就会增长。姜太公有一句名言,“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六韬-文师第一)。意思是,凡是人都会厌恶死亡而热爱生命,总是感恩戴德而又追求利益。这就是善恶共存的最佳描述。佛学大师也讲要抑制人恶的一面,发扬人善的一面。
在管理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员工善的一面,抑制员工恶的一面,这样即能挖掘员工潜在绩效又能减少由于管理粗暴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