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业军人郭永和夫妇出资20多万元 16年帮扶千人

(2009-07-31 16:14:38)
标签:

杂谈

他,16年如一日,67岁高龄仍在扶困助老的路上奔走;她,近十年日夜操劳,病逝在扶困助老的“前线”。10年来,两人自费20多万元,行程1万多公里,帮扶1000多人——他们,就是河南向阳幸福院的创办人郭永和和他的妻子谭兵船。在近日开展的第四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活动中,作为河南省唯一候选人,郭永和入围“全国优秀公益人物”。

“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暨“全国优秀公益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开始于2003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经民政部批准,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本次评选表彰活动为第四届,已从240多名热心公益的先进人物中评选出了30名“全国优秀公益人物”。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将在这30名优秀公益人物中产生。

据了解,郭永和是河南省唯一获得“全国优秀公益人物”称号,并成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候选人的先进人物。

在郭永和看来,获得这一荣誉,与他十多年前创办向阳幸福院不无关联。向阳幸福院远离市区,这个不被公众熟悉的山区小院,给40多位孤寡老人和伤残军人提供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一个温暖的家。

出资20多万帮扶千余人

走进向阳幸福院,这里没有院墙,几间简单的石屋,更像一家普通的农户。窗户旁一个简易的小棚下,支着一口做饭用的大锅。一个沙发、一个小方桌、几个木凳、几口大缸,窗下的案板上堆放着锅碗瓢盆,这就是向阳幸福院的全部家当。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已有20多年军龄的转业干部,郭永和与朋友办了一家小工厂,生活安逸富足。工作之余,他就骑自行车赶50多公里山路,看望社会上的孤老病残及特困群众。“有些老人,上次去时身体还很好,下次再去时已不在人世了,主要是没人照顾。”郭永和告诉记者,1993年,父母先后去世,妻子不久后也病逝了,了无牵挂的他毅然辞掉工作,创建了向阳幸福院。

1999年,郭永和多了一位得力助手——谭兵船。谭兵船12岁就参加革命,离休后,在开封过着吃穿不愁的日子。看到郭永和的感人事迹后,她来到向阳幸福院,并拿出14万元用于盖房和修整住所等。

10年来,夫妇二人先后出资20多万元,除用于整修幸福院设施、改善老人生活外,还行程1万多公里,先后走进100多个村庄,帮扶1000多人。

第二任妻子倒下了,他还在坚持

2008年12月,谭兵船因为积劳成疾,倒在了扶困助老的路上,这让疾病缠身的郭永和也产生了危机感,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项事业,“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捐助,而是想把这项事业继续做下去”。

现在,在向阳幸福院经常居住和受资助的老人有40多位,年龄最大的已经87岁,最小的也已经60多岁。“这里没有专职服务人员,主要是老人们互相照顾。”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郭永和创立了一套养老新理论:老人一起生活,自力更生,以院养院,互助养老。他还组织幸福院成员参与了修桥补路、护林防火等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向阳幸福院的老人都活得很健康很快乐,“以前还有个老人活到94岁”。

郭永和说:“目前,向阳幸福院的资金还很有限。一旦有资金,我们所提出的‘慈善救助、合作医疗、互助养老’等全国首创的模式,就可以更好地运作起来,造福更多的孤寡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