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8-17 星期三 晴
帮助宝宝学会承担责任
昨天晚上我发现床单破了一个横竖3厘米左右的三角形口子。不用问,这一定是康康同学的杰作。我把康康同学叫过来询问,虽然我的语气很轻松,没有一点责备他的意思,但是康康同学一看,立刻滚入小床趴着不起来,他心里一定明白得很,但是又不想承认,就采取了这个鸵鸟姿势,以期蒙混过关。
我想把他扶起来,但是他赖着不动。于是就由他趴着,我说:“妈妈就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么平整的床单,怎么就能弄出一个口子呢?我真好奇啊,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康康继续趴着,歪着脑袋看看我。任我说了几次之后,他说:“是小熊弄的。”
这家伙还真会找借口,我忍住笑,继续好奇地问:“小熊弄得啊?他怎么做到的?”
康康说:“小熊用爪子抓的!”
我抱过来小熊,扶着小熊的胳膊在床单上挠,说:“你看,小熊没有爪子,怎么也抓不破啊?”
康康换了个理由:“是小狗啃得!”
我说:“家里没有小狗啊?”
康康说:“是我们出去的时候,小狗跑进来啃得。”
我说:“你们出去,奶奶就会锁门,小狗不会进来的。”
康康这时候已经起来上了,大概又想“栽赃”小猴子,抓过来小猴子,用手抓着小猴子的手在床单破口处抓了一下,想演示小猴子怎么抓床单的,结果那个小口子被他一弄,变成了6、7厘米长了。我握着他的手说:“床单是这样的破的吗?没关系,妈妈只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候康康才承认:“是我抱着小熊的时候,脚拌在这里,就破了。我不是故意的。”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一开始说是小熊弄的。不过,我觉得这么平整的床单,不太可能是脚或者手抓一下就破的,更大的可能性是他在床上放一些比较尖锐的玩具,大概是想去拿小熊或者抱着小熊玩的时候,蹦跳时候床单搅在一起扯破的。
我拉着康康的说:“没有关系,如果你是不小心弄得,我们不会怪你的。妈妈只是想知道事情的原因,然后咱们一起想办法补救一下。以后,你做错事第一件事要先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别的大人,我们会帮你检查有没有受伤,然后帮你解决问题。你看这次床单破了还没事,万一你是摔了玻璃杯,不告诉大人,可能你扎了手,我们也不知道。或者别人不知道踩了玻璃渣,会受伤的。”听我说完,康康点点头。
然后我大声问:“做错事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呢?”康康大声回答:“告诉大人!”
“第二件事是什么?”我接着问,期盼他回答说一起想办法之类的。结果康康回答:“检查我的手指头有没有受伤!”晕倒,真是惜命的小孩。
谈话完毕,我说我要解决问题了,就是缝床单,不能陪你玩积木了,你要自己玩积木。康康非常配合的给我拿针线盒,递剪刀。然后看着我缝了一会儿,我让他去玩积木,他在我旁边独子玩起来,还特意把积木桌外远处挪了挪说“妈妈,我离你远点,我不打扰你缝床单。”
其实,康康弄破床单本身微不足道,但是折射出他做错事情不敢承认,一味找借口替自己辩解的问题。康康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很少无缘无故破坏东西,现在我能想起来的他弄坏的东西屈指可数。而他做错事,我也从来不责备他,更不曾打过他。只是偶尔他爸爸会大声说他几句。但是,康康越来越明显显出来不敢承担责任的趋势,以前在幼儿园时候,老师也反映过类似的问题。通过观察康康,我觉得孩子遇到问题找借口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只是参考康康的情况,不一定全面)
一是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当孩子遇到问题帮孩子找借口开脱,养成了习惯。康康小时候他很敏感,很爱哭,自尊心特别强。自己不小心做错一点,还不等大人说,他就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开始哭。而老人总怕他哭,立刻就说:“没事,没事,康康不是故意的……”慢慢的无形之中就养成了给他找借口的习惯。
二是自尊心作怪,害怕被责备。康康特别敏感,自尊心特别强,我猜测他害怕说出来原因大人会责怪他吧。
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大吧。对大人来说,可能弄破床单不是大问题,但是对3岁的孩子来讲,也许他会觉得自己闯了很严重的祸吧。这让我想起来《窗边的小豆豆》里面说过一件事,小豆豆怕自己弄破了衣服妈妈担心,对妈妈说衣服上的口子是天上下刀子才弄坏的。我猜测康康会不会也承受着这样的压力呢?所以当我问他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趴着,不敢看我?
当孩子遇到类似问题如何解决呢?
第一,家长态度要平静,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不用简单粗暴的揭穿孩子的借口,可以通过推理、假设、“情景再现”等方法揭穿,不要没搞清事实就说孩子“说谎”“骗子”之类的,这样会让孩子心理压力更大,更不敢面对事实。
第三,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在孩子没有说出事实之前就对孩子说:“没关系,妈妈不怪你”之类宽慰的话。因为,你还不知道孩子做错事的具体原因,不知道他的动机是故意破坏还是无心犯错,这样轻易许下诺言,让孩子觉得大人已经免去了对他的惩罚,才敢说出事实,就像在做交易一样,提前推卸了孩子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第四,注意方式方法,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他的语言能力还不好,可以背地里先询问一下家里人事情的经过,再和他谈话,这样可以避免对孩子的误会。在询问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和他一起模拟当时情况的游戏等方式轻松的了解事实情况。
第五,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当孩子讲事实告诉大人之后,要肯定他敢于告诉父母。平时也要鼓励孩子遇到任何事情,哪怕是闯祸也要第一时间告诉大人。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大人在平时孩子犯错误时候不简单粗糙的责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充分信赖你。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可以养成的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训练的。时间是最好的办法,我相信只要家长足够耐心,孩子们就能够慢慢学会承担责任,敢作敢当,这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后记:
晚上,我给康康小弟弟织毛线鞋。康康拿着2个毛线球弄来弄去,开始两个线球只是有点缠绕,被他一弄彻底缠在一起了,他迅速把两个线球装进纸袋,爬走了。我装作没看见,随意的打开袋子拿出2个线球,康康很不好意思的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看线绕在一起,我想打开的。”我说:“你是好心帮我,可是最后还是没弄好,更绕在一起了对吗?”他说:“是”。我说:“谢谢你想帮我,弄不开了,也没事。可是你弄乱了,弄不好了,是不是应该立刻告诉我?那样我能帮你想办法,你这样直接扔进口袋,我不知道乱了,用线的时候使劲扯,越扯越乱了。做错了事情,第一要做什么?”康康想起来我们之前的谈话,立刻说:“妈妈,我把线球弄乱了!”看来,教育还是有结果的,好歹康康没有找借口说是小熊爬进去扯乱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