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了钱文忠先生的文章——《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钱文忠先生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对待孩子,不能一味的以爱的名义纵容,而是应该左手鼓励,右手惩戒,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大棒!对于文章中的观点,虽然文章中有些细节我不太支持,不过对于教育孩子要有必要的惩戒我是非常支持。
先说说“让步”吧。让步就是一种妥协,是明知对方行为错误,却不可奈何的退让。对于孩子,给他快乐的童年固然是重要。但是,一味的迎合孩子,哄他开心而抛弃了作为家长的原则,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让孩子快乐固然重要,可是,让孩子懂得规则,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更为重要。
我觉得对于孩子,爱是最重要的。但是爱不是简单的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上最好的学校,给孩子最高的赞美。爱是给孩子鼓励,更要给孩子规则。出于爱的管教是必需的。
惩戒是必需的,但是惩戒的手段却是要需要慎重考虑的。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惩戒并不等于孩子犯错惹父母生气后,父母的发泄。我不反对打孩子,但是我反对动不动就打孩子。我记得在康康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和朋友们聊天,说到将来管孩子问题。我说,将来我也弄个家法,举个戒尺之类的摆着,他犯错误我就用戒尺打他的小腿以示惩罚。朋友问我为啥要打小腿不打屁股?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手掌不能打,打肿了不能写作业了;屁股不能打啊,打肿了不能坐下来写作业了;所以就打小腿吧,打一下很疼,容易长记性。”其实,那个时候只是玩笑话吧。当康康真的出生之后,我倒是真的没有打过他一下。倒不是我舍不得,而是,我真的觉得孩子没有犯过严重到需要我动手的错误。
不过,孩子总是难免犯错误的。对于康康犯错误,虽然我不打,但是不等于不管。我对康康的惩罚一般是两种,一个是自己处理善后,一个是小小的体罚。
首先是什么情况下需要惩罚?对于康康犯错,我一般是先询问原因,看看他犯错的原因。对于因为不懂或者无心犯错,我会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应该怎么做,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处理。然后让他自己帮助处理。比如,康康2岁多有一次,我在打材料,康康坐在电脑桌上玩。过了很久,我回头看,他推开我的头不让看。我瞟了一眼,发现他是在玩烟灰缸,里面有一些剩余的烟灰,康康用手指把烟灰摸在了白色的书架上。已经涂抹了一大片,大概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不敢让我看。
我问他为什么弄这么多黑?他小心翼翼的说:“我玩着,就弄到上面了,我擦不掉了。”我猜测大概是他玩烟灰弄到了上面一点,然后自己去擦,结果手上沾着烟灰越擦越多了。看着他的小心翼翼,我真是好气又好笑。我说没关系,我们想办法给他擦掉吧。我用纸巾沾点水,做示范给康康看,康康也很高兴的拿着纸巾一起擦。很快就擦干净了,这一次康康也记住了,再也没往墙上抹过烟灰了。其实,对于三岁以前的小孩子,他们的错误往往是在尝试之中的无心之举。对这样的错误,只要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就好。
还有一短时间,康康吃饭每次都要很多,但是又吃不掉,也不许别人吃。说了几次他都是哭闹。于是,我问康康:“你为什么不让别人吃?”康康说:“我留着下次吃啊。”听他这么说,我将计就计,我说“好的,这碗饭我留着,明天早上给你吃,这碗饭吃完之前,别的东西就不能吃了。”第二天早上,我们都吃热腾腾的早餐,康康也要吃。我说“不可以,你的饭还没吃掉啊,还给你留着呢。”康康大概也知道自己理亏,端过碗就吃。吃了几口觉得很干,让我给倒点水。加了一点白开水稀里胡噜就吃完了。此后,康康再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的结果也是一种惩戒,比打他一顿有效多了。
但是,对于孩子反复犯相同的了错误,或者是明知故犯。我的做法就是“体罚”——把他放在高高的餐椅上,静坐10分钟,不许他下来。有一次,康康故意在客厅玩鱼缸的水。此前他已经玩过一次,当时我让他自己擦了地,他保证不玩了。这一次,他淘了很多水,客厅快给淹了,沙发下面都是水。因为地面是装了一个插座的,弄水是很危险的,所以跟他反复说过。这一次我问他为什么又玩水?康康说:“好玩呗!”我告诉他:“上一次已经跟你说过为什么不可以玩水了,很危险。妈妈也告诉你玩水可以去外面玩,可以去厕所玩,但是客厅不可以泼水。这一次你故意犯错误,我要惩罚你,15分钟不许下来!”然后我把他放在椅子上放好,把椅子放在角落里,我开始收拾房间。开始他还嬉皮笑脸,过了几分钟就开始承认错误。我收拾好了,又和他讲了一次道理。他这时候很认真的说:“妈妈,我错了,我下次不在客厅泼水了。”我说“很好,不过对于你这次犯错误还是要惩罚,所以不到15分钟不可以下来!”过了10分钟,康康已经不说话了,坚持到15分钟之后我才把他放下来。这次之后,康康再也没发生过客厅泼水事件了。
不过,对于这种限制自由的体罚,不能是简单“静置不理”。要给孩子讲明道理。同时,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也不要将他一个人长时间关进厕所或者卧室等地方,防止孩子心生恐惧。这就不是我们惩罚的初衷了。
总之,我认为教育还是应该赞赏和惩罚并存,只是惩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演变成家暴就好。毕竟,惩罚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