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康康的时候,康康老师向我“告状”了。
老师说,康康昨天好几次有推人现象。有一次是吃饭的时候,和小朋友抢一个座位,伸手推人。还有几次在户外游戏中,小朋友们来报告康康挤人了。老师让我回家对康康的行为进行纠正,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及时教育纠正。我想了想,康康最近和小朋友们玩的挺好的,并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在康康2岁时候,曾经出现过别人抢他玩具,他推开的现象,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主动抢别人东西或者主动推人的现象。(遭遇“2岁综合症”——“小绅士”变“小霸王”)在春节后确实没有过类似表现。我详细问了老师,康康是什么情况下出现了推人现象。老师说都是在和别的孩子一起争抢座位或者排队的时候。通过平时对康康的了解,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几个孩子一起争抢座位,他先抢到了便推别人了。不过,毕竟推人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对他进行一点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回家的路上,我问康康:“今天开心吗?”
康康说:“开心啊。”
我问:“和小朋友玩得好吗?”
康康说:“玩得好啊。”(看来小家伙对和小朋友的争抢并不在意)
我问:“有没有和小朋友发生矛盾?”
康康说:“没有啊。”
我问:“那你今天有没有推人?”
康康想了想,说:“老师说我挤人的时候推人了。”(看来,康康还是不理解自己的推人的行为,是老师告诉他他才知道自己推人了。)
这样看来,康康并不是主动的推人了。他觉得是别的孩子来争抢,出于自我保护的行为。他不理解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争抢的行为。我决定忽略批评,指出错误,告诉他面对孩子们抢座位的解决办法。
我说:“推人和挤人是不对的。你推别人,人家多疼啊。你挤人家,要是不小心挤到了,人家就摔跟斗,多疼啊。要是你总是这样,慢慢的小朋友都怕你推疼了,就不敢跟你玩了。没人和你玩,多没意思啊。”
康康没有言语,只是低着头,我想可能老师也在幼儿园和他说过类似的话了。我又说:“妈妈告诉你,要是有人抢你位置怎么办吧。好不好?”
康康抬头说:“好。”
我说:“你们吃饭时候抢位子,是不是为了抢小桃心呢?”幼儿园的小桌子上给每个孩子的位置贴了桃心,这样孩子们吃饭就对准桃心来坐。
康康说:“是。”
我说:“你们的位子都足够的,你不用抢小桃心,总会有一个位置给你留着哦。如果你坐好了,别的孩子来抢你的位置,你告诉他“我坐好了,你去旁边做吧。”这样,人家就知道了你坐这里了,会离开的。要是不离开,你可以告诉老师,不推他,好不好?”
康康说:“好。”
我又说:“如果别的孩子坐好了,你换一个别的位子坐吧,或者下一次你再来坐这个位子,好不好?”
康康说:“好。”
我又说:“吃饭的时候这样,要是做游戏排队,也这样。你先站好了位置,别人来站你前面,你可以告诉他,我站好了,你别站这里了。要是别的孩子站好了,你来晚了,你就再找一个位置站,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帮你找一个位置,好不好?”
康康说:“好”。
这个话题就到此为止,我没有再说别的。今天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我又简单的嘱咐了要是坐位置的时候,别的孩子坐好了,自己就换一个位置;要是自己坐好了,别的孩子来了,就告诉他,让他再找一个位置。我又和他聊天“你喜欢和谁坐在一起啊?”康康说:“我喜欢和小嘴巴坐在一起啊。”头一次听说挑同桌按照嘴巴挑的。我又问:“为什么喜欢小嘴巴啊。”康康说:“因为大嘴巴吃东西多,小嘴巴吃东西小啊。”额的神!我猜测康的潜台词可能是喜欢和吃饭慢的在一起,他大概是怕吃饭快的孩子抢掉盘子里的菜。难怪他天天吃那么多,大概是怕别人抢才使劲吃吧。看来,我也有必要再详细了解一下他们吃饭的情况了。
虽然,康康推人的现象给了我一点小压力。不过反过来想,我觉得是一个好事情。在“告状”的同时,老师反映康康这几天表现得很好,精神状态很放松,更加主动积极了。前些天,康康的适应表现在接受幼儿园的各项规矩和生活方式,这几天可以说从内心开始真正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了。因为他开始把幼儿园的位置看做是自己的,有了自我意识,所以才开始拒绝别的孩子。而之前的日子,大概他还是处于一种观察、适应、模仿的阶段,被动的顺从地接受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安排,没有自我意识。希望康康可以尽快的学会和别的孩子融洽相处,结交自己的小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