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康爸爸拿了一瓣大蒜放在桌子上,又去厨房拿黄瓜。康原本坐着吃饭,看到了大蒜,也要去拿。无奈距离太远,中间又隔着我,看他又要爬上饭桌,为了保全盘盘碗碗,于是,我让他坐下,我给他拿。我伸手试试够不到,于是就捏着筷子的尾端,想夹过来。我小心翼翼的夹着光滑的大蒜移动,到了桌边的时候,一滑,大蒜飞了出去。
康看着哈哈大笑,然后忽然说:“妈妈讨厌!”我和姥姥都没说话,继续看他的反应。这是他第一次说出讨厌这个词,也许是比较得意,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没说明白,他他继续笑着,接着说:“妈妈真讨厌,把爸爸的大蒜掉地上啦!”
孩子为什么说“讨厌”
我想,每个做父母的都会遇到孩子说出“讨厌爸爸妈妈”、“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之类的话吧。听到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说出不喜欢自己的话,一定会觉得很难过。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却是一个高兴的事情。
像康康这样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准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心理上,对父母还有天然的依赖,他是不会真的讨厌父母本身的。他所说的讨厌,只是父母某种做法,比如,父母不让他做什么事情,他觉得受到了限制,或者觉得没有被尊重等等。甚至,只是对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而已。
康康说出“妈妈真讨厌”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讨厌我,也不是讨厌我夹大蒜的动作,而是对我把大蒜掉在地上这件事的一个表达。他知道,正确的做法是我把大蒜夹过来,而我没有做到。在他看来,这个行为做得不够完美,有缺陷。所以,他要用一个负面的词来表达。而他的词语不够丰富,找不到合适的词。便用讨厌来做了替代。(我们对待康康一直以鼓励为主,很少对他说你很笨,你做不好之类的话。他常常听到的表达不好的词大概就是讨厌了。因为大人说话提起的机会比较大)他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妈妈做的不好,妈妈没有夹住大蒜。
这样看来,康康说出“讨厌妈妈”的话,实际上是语言的一个进步。他的语言不再只是简单的描述事情,而是开始加上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感觉了。
如何对待孩子说“讨厌”
当然,对待孩子第一次说出这样的话,我们还是不能听之任之。第一,不能觉得好玩有趣,对孩子大家赞赏。第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认为孩子是没有礼貌,简单粗暴的训斥孩子。首先,我们可以不打断孩子,听他表达完,然后问问他知道“讨厌”的意思吗?你为什么说妈妈讨厌呢?听一听孩子的理由。这样,我们可以判断孩子所说的真实想法。然后,我们告诉他“讨厌”的真正含义,告诉他这样用“讨厌”不合适,我们应该怎么正确表达。相信通过这样的做法,孩子会真正理解,也会学会正确表达负面感受。
当康康兴奋地说完“妈妈真讨厌”之后,我和康姥姥都没有表现的很强烈,继续不言语。等他笑够了。我问他:“妈妈为什么讨厌呢?”康康说:“妈妈没夹住大蒜,掉地上去啦!”我告诉他,妈妈只是不小心把大蒜掉在地上而已,虽然没做好,但是也够不上讨厌啊。讨厌用在这里不正确的。康愉快的答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