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号,单位组织女同事搞活动,请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来讲课。这位咨询师本身是律师,又学习了心理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在接触很多成年犯罪者之后,发现很多犯罪行为实际上是来源于幼儿期一些心理问题。很多问题孩子,来自于童年时代不成功的家教,所以,家长和孩子良好而有效地沟通,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听过之后,感觉受益匪浅。到底如何做到和孩子有效沟通呢,简单的总结一下吧。
一、三岁之前,给孩子尽量多的爱
0-3岁,是宝宝获得充足安全感的时期,同时,需要学习建立和家人及社会的联系。而孩子最先接触的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家人。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得到什么,就会反射什么。所以,在这期间,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尽量多的爱。照顾宝宝的生活,陪伴宝宝。很多人为了方便,把孩子托付给老人带,甚至离开父母的身边。这样表面看起来是给自己解决了照顾孩子的困难,而实际上,对宝宝长期性格养成却很不利。三岁前,宝宝对主要照顾者建立起依赖,而这个照顾者不是父母,当孩子大了,即使再天天陪伴孩子,也会缺少应有的依赖,而当叛逆期来临,宝宝的反抗也会更加明显。对父母缺少依赖,造成对父母的引导也持抵抗情绪。
也许,有些时候,父母不得在孩子3岁前离开宝宝。那么,家长要尽可能让宝宝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爱。例如经常给孩子打电话,邮寄小礼物,尽可能多探望孩子等等。
二、幼儿期,做孩子的港湾,不做孩子的拐杖
作为父母,最大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的离开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在孩子第一反抗期来临之后,家长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从小事做起,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等。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在学校里遇到的问题,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尽能力自己解决。家长要做孩子的港湾,让孩子知道,父母在自己背后关心着,爱着自己。而不要做孩子的拐杖,事事亲为,什么都为孩子做。孩子自己做事,不但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在精神上获得满足,觉得自己很能干,孩子更加自信。
三、青春期,做孩子的朋友,不做管理者
孩子青春期到来后,大人会觉得孩子像一个小刺猬,异常难管教。首先,大人就要改变一个想法,不要管教孩子,而要疏导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做事。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第二性征发育和身高,外貌的发育,外表看起来越来越像个大人,而在思想发育上,却还是一个孩子。对于这种身体和思想发育的不对等,孩子本身就在矛盾着。因为激素的分泌,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一个个青春期小刺猬,是生理和心理双重作用而产生的。
在这个时期,孩子对父母的话会不屑,觉得父母总是错误的。因为他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却乐于接受同伴的想法。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要是朋友的话,他们都会乐于接受。所以,这个时期,引导孩子交朋友至关重要。不能怕孩子学坏而限制他交朋友,而要引导他明白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同时,家长要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孩子的压力。在青春期到来后,家长会发现孩子不愿意交流。有时候甚至经常吵架。数落,责难孩子,不能算作是有效的沟通。遇到问题,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就事论事,少些责骂。青春期孩子的心里非常脆弱,家长要注意沟通方法。当下,信息交流方式非常多,如果当面交流困难,家长可以和孩子发短信,写留言条等方式来沟通,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