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离八岁艾童是驱离者患病

标签:
育儿热点文化情感 |
分类: 小随想 |
驱离八岁艾童是驱离者患病
看到“四川省西充县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写“联名信”的方式,欲将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岁男童驱离出村”的消息,刚开始有点气愤,可慢慢的也理解这些村民。气愤的是,这些年国家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已经非常广泛,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经大多人是了解的,而且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以为大家都能正确认识艾滋病人。理解的是,西充某村,毕竟是一偏僻小村,虽然人们对艾滋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在大城市又能怎样?歧视艾滋病人、恐惧艾滋病的不也大有人在?
8岁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这名小艾童,却经历了一些人一生也没经历过的苦难。对于他的不幸遭遇,我都不知道该谴责谁?谴责他那不知是谁的亲爸?是该谴责,可毫无实际意义;谴责他的亲妈?可能她也在承受着艾滋病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谴责那些要驱离他的村民吗?他们确实不该也无权作出这样的集体决定,可在那样的村庄,突然出现一个艾滋病人,无疑像是来个天外人,产生恐惧也不是不可原谅的事。
8岁艾童是不幸的,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爹是谁,甚至对弃他而去的亲妈也没印象,他亲生父母给他的只有随生携带着艾滋病毒的身体,注定他要经历比别的孩子多的多的痛苦。还好,上天把他带到了这个村庄,使他有了一个虽无血缘关系而又爱护关心他的爷爷,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的发现,也许他还能象别的山村孩子一样,继续着快乐的成长。甚至,我还注意到,当地政府也是关心帮助他的,对他的治疗费全额报销,每月还给他600元的生活费。
203个血红的手印,作出了一个无权做出的决定,可这手印里也包括艾童的爷爷。这里边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外,也有对家人的担心,我们不能说他们自私,他们只是因为不了解而害怕,特别是孩子的爷爷,摁下这个手印,是被全村的压力摁下的,内心的痛苦不一定比孩子的要小。这个血红的决定,可能没有实施的途经,但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已经难以承受,即便没有这份决定,只要村民的恐惧问题不解决,那种心理上的隔离,也足以让孩子失去生长的空间。
从现在的情况看,也没有一个专门收容艾滋病儿童的机构,一会半会难以解决,即便有也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去处。8岁艾童,不管他从哪儿来,已经是这个村的人,有在这个村生活生长的权力,这是谁也剥夺不了的。我们只是希望,针对这一个孩子,当地政府别当成解决一个人的事,真正要解决的是全体村民的事,正如他们所说,做好全体村民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在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上下些功夫,把村民的思想从恐惧中解放出来。
要驱离8岁艾童,病根出在多数村民身上,是他们思想上患有恐惧症,只要治好了这一病症,受益的就是全体村民;病童与村民本来就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认识上的偏差,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只要认真去做,就能给8岁艾童生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