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规定能否为小学生减负

(图片来自网络)
为小学生减负的话题不是个新鲜事,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咧,这问题,教育部门、家长、老师的都在说,也有不少地方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但实际效果如何真是另当别论。昨天,教育部又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十规定,能否真正为小学生减负,或者能有多大效果也不好说。
小学生负担过重,正如征求意见稿中所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需要把减负落实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情况非常复杂,可能不是定几项规定就能立竿见影的。小学生负担过重,看似象小学生书包过重、学习要求过高、精神压力较大,这一单纯的学生问题,实则是教育理念、现实所迫、希望过高等普遍问题。表现出来则是择校热、特长热、考级热,这也怪不得孩子,也怪不得家长,毕竟谁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前程,首先就得接受个好的教育,要不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么能那么深入人心。
从教育部出台规定来看,想法是好的,毕竟大书包不但压弯了孩子的腰,过重的学业,使孩子的成长不那么过乐、不那么健康也是现实,小眼镜、小豆芽,也让家长看着心痛。但家长有不能不着急,其实孩子的负担过重,不是从小学才开始,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小学生负担过重之所以不好解决,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教育资源不够平衡。从幼儿园开始,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好的学上,可能在婚前就已经开始“择校而居”,把房子买在“好学校”周围,把户籍迁到“好好学校”
辖区,实在不行,也宁肯花高价的“择校费”能让孩子到好学校借读,要不,一旦孩子将来考不了好成绩,进不了好学校,家长心里过意不去。而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二是孩子的出路比较单一。孩子要想有个好前途,除了能考更好的学校外,普通家长没有更好的办法,也看不到更好的出路。而学习又不能割裂开,毕竟还是看“分”的,所以,小学将来要入初中,考不了高分,还是进不入好的初中,哪个家长敢从小学生的书包里减负?不明着暗着地为自己孩子找老师、报班的去补习?将来因为分低,就是在一个学区,不也从分高到分低的选校吗?
三是减得了表减不了里。十项规定看似定得全面,又是降低教材难度,又是减少考试的,甚至连教辅书都有了具体规定,还取消了百分考核,但只要解决不了将来小升初的对接问题,即便能减掉小学生的大书包,也减不掉家长、老师的升学压力,这压力还是会转移到小学生身上,使他们在暗里更多的较劲。而且有的规定也值得商榷,比如虽然取消了百分制,但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级制加评语,不也依旧把孩子分成等,和分数制能有多大的区别,再说这个等级离开了分数,又是怎么科学的评出来呢?
所以,规定能出台,是个好的开端,但真能为小学生减负,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小学生减负,真是项大的系统工程,要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得先减掉家长们的顾虑,减掉教育中或明或暗存在的一些利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