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炸三中拷问了办学理念

(2011-07-17 07:26:39)
标签:

荆州

沙中

学生

大片

杂谈

分类: 小随想

三中能否大度看待炸三中

 

几名高中生、几枝假枪、落后的通讯工具、原始的交通工具、简陋的炸点设置、全程的英语对白,一部由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五分钟大片《炸三中》,意外走红网络,走红的结果,却是导演小半被记过处分,其他参与同学被通报批评。

湖北荆州市的沙市中学的这个处理决定真的是不怎么有度量。一群孩子只不过是把“游戏”搬到了现实,借用了自己的母校游戏了一翻,便引得学校领导十分恼怒,非要用“处分”来加以教育和引。不过看来教育的效果还真不错,导演“小半”表示,片名确实有点过火,即使是好玩,犯错也要受惩罚,玩笑有度,过了不好,他认为学校的处分是合适的。当然,小半还有一句话:我明年要高考,想想我们所有人的处境,还要学习,考大学。我不知道,“小半”前后两句话,那句更能代表自己的真心。

 这静心看待这件事,真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部“炸三中”之所以能火,不是说制作有多少精良、主题有多么鲜明、演技有多么成熟,只不过是我们的中学教育太沉闷啦,我们的学生被我们的教育变成了学习工具,整日封闭在书本中,奋斗在准备高考的题海中,既缺少体能上的活力,更缺少精神上的变化,而“小半”们的《炸三中》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孩子们的本真,看到了学生们的“心创”。

 我不知道沙市中学给予孩子们处分时的理由,难道就因为《炸三中》这样一个惊悚的片名,就因为炸三中这样一个不是太和谐的主题,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样,那么“小半”们真就是因言“获罪”了,这也与学校自说的鼓励创新、上善若水为内核的习坎精神相背离,很可能把“小半”们的心灵堵回到固步自封的境界,把他们的创新热情扼杀在三中。

一个片名,并不能代表“小半”们不爱自己的母校,就象一个调皮的孩子恶作剧般把口红涂抹到母亲脸上,只不过是让人看出心中不一样的母亲,并不代表孩子要故意损害母亲的形象,如果母亲不能正确看待,而因此怪纠孩子,倒显得不懂风情,度量狭小。教育的理念,不能只作为一个口号喊着、叫着,而要看对待孩子的行动上,《炸三中》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三中学生,也让人看到了片子后面孩子在三中的学习掌握的技能,如果三中不是这样急于气愤、处分这几个孩子,能更加开明、宽容的对待和鼓励,倒会有不少家长想着把孩子择校到三中。

 一部五分钟的《炸三中》,不会让三中的高楼变为废墟,倒是试出了学校的气度和理念,这可能是孩子们在编制玩耍前没想到的,如果之前孩子们知道三中是披着什么皮的这样一个度量,孩子们可能硬可炸美国也不会引火烧身。

对待孩子,还是开明点,让他们说出来、做出来的好,不要把啥都憋在心里,那样,别说会培训出创造力,弄不好,还容易整出点心病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