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是个药引子
(2010-07-30 04:51:21)
标签:
唐山地震电影话题瞎说杂谈 |
分类: 小随想 |
《唐山大地震》是个药引子
看了一场电影,这是四五年来第一次上电影院看电影,而且是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看的当然是现在叫的最欢的《唐山大地震》,时间是在全国公演的第二天。
现在看电影的人不知道多不多,反正听宣传说票房上亿上亿的,估计人数不会少,但去影院的人是冲着电影去的还是因为别的,就不得而知,反正我是没兴趣去影院的。以前看电影,是因为在部队,看电影是必须的,一星期两场,和党团活动一样,既是文化活动,又是宣传教育,必须看的,何况组织大家看电影,还是自己的职责要求,所以说电影还是没少看。
《唐山大地震》拍完后,宣传的昏天黑地,连我这个不大相信广告的主也被忽悠的不轻,何况单位还发了电影票,自己只要再带上几瓶水就可以去欣赏,就决定光顾一回现代影院。全国公影日是不能去的,肯定人多,便选在第二天,也就是上星期六的事。一到影院,全家都有点发蒙,人人都是第一回,还是儿子年轻点,适应快,一会就找到了南北,原来这影院不是影院,改叫影城,有十好几个厅呢,问了好几次保安,终于找到卖票的地,换好票,又打听到所在的厅,看看离开演的时间还早,带着老婆儿子上楼下的超市商场转了转,顺便告诉老婆,听说这电影能把人看哭,得买点纸带着,省得一会哭的稀里哗啦的,再没东西擦。准备工作做完,看看时间差不多,到检票口早早等着,早早的就入场候着,等待开演的神圣时刻,不想一演,竟然足足有十分钟的广告,这真是又一个没想到。以前只知道电视上有广告,没想到如今看电影也有广告,电视广告不好看还可以换换台,看电影放广告片,一点脾气都没有,忍着吧。
好不容易放上正片,要不说呢,现在的影院真不错,银幕大的眼睛有点看不过来,音响不光响还有点层次感,只听声音就能知道说话的人所在的位置是左是右,是前是后,软硬件设施真不错,要不票价也不算便宜呢,看来真有值得的地方。片子一开始,便很有冲击力,画面非常震撼,有点大片的意思,再看,还真看不出与片名有关的东西,要不人家原著不叫《唐山大地震》,而叫《余震》,还是真不唬人而且有嚼头。中间倒是有几处让人眼圈犯红的地方,倒也没有哭的不可收拾,只是冷气开的比较足,那包纸只能擦擦偶尔流下的鼻涕,发挥一下作用。也不是那个主演在宣传时讲,看这部电影不哭不是人,说实话,我们一家都哭啦,只是哭的不那么明显,有点节制。
时间过去了差不多一星期,再对看这部电影进行回忆和总结,还真是有点记忆不清,这倒不是说人家电影拍的不好,只是自己这几年忘性要大于记性,多少有点痴呆,即使是记住一些东西,也总是不该记住的。就说电影本身吧,记住的的也就是大妮半生不熟的唐山话,还有就是大妮和大强的车震:你说,这么热的天,全唐山是不是就咱俩干这事呢?再就是王登上大学期间,因未婚先孕生孩子而退学,好不容易有个解放军的干爹娘,好象也因怀疑第三者而关系有点不睦,全和下半身有关系,哎,我这个不正经的人,净记这些事。
《唐山大地震》到底是个什么片呢?灾难片、伦理片、道德片?不知道,你看啦吗?看啦,不就得啦,票房有保障不就得啦。
别人拍片,不见得是冲着片子本身,就如我看片,不是冲着片子本身一样。
自己是冲着唐山大地震去的,34年前的那晚,在古老的黄土地上的那个小院里,因为天气炎热,一个刚过十岁的小男孩和弟弟在炕上把小人书挂满墙头,后半夜,突然小人书自己动了起来,小男孩用自己不多的知识反应过来,喊着这是地震,拉着弟弟跑出院门,此时村里鸡飞狗跳,随后,村子搭起了防震棚,简易的用玉米杆和木棍做的,有一段日子,那里就是温暖的家。同日,千里之外的唐山,有一个年龄相当的小女孩子更是亲历了这场灾难,在屋子瓦片乱飞之际,她提着同住的妹妹的腿跑出了屋子,头上被砸出了血,却全然不知,直到惊魂散去,才发现手上倒提的妹子,那妹子被倒提着,却没哭没闹。多年后,那小子和那妮子当个笑话经常谈起这事,那小子,就是我,那妮子,就是我老婆。每当谈起,总感到,人本无常,何况天地,太神奇啦。
只要经历过,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唐山大地震,电影《唐山大地震》,就是几颗红枣,与唐山大地震相比,就是个药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