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诗里的三滴眼泪

(2009-10-19 12:45:23)
标签:

唐诗

文化

分类: 历史人文

倚窗靠案读唐诗,读的不是寂寞。读的是哀伤。在哀伤中读出了唐诗的三滴眼泪:

 

第一滴眼泪,哭怀才不遇,忧愤而死的陈子昂和李贺。陈子昂,才华横溢,自幼博览群书,关心国事。入仕后,不畏迫害,敢于上书谏诤,言论切直,却常不被人采纳。“不见年年辽海土,文章何处哭秋风”,“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终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进步主张不能实现而于圣历初(698)年辞官返乡,却仍被权臣武三思指示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而冤死狱中,年仅42岁。壮志难酬,徒留下摔琴的典故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下”的悲戚。

诗鬼李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志向不可谓不大,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当时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英年早逝时是更年轻的27岁。陈子昂和李贺,正应了韩愈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壮志未酬身先死,可悲,可叹。

 

第二滴眼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哭杜甫诗中的贫苦百姓。杜甫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战乱不断。“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当时百姓的悲惨生活可见一般。杜甫本人也是长年漂泊,孤独无依,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坎坷。真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杜甫的《石壕吏》,“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可以看出当时唐朝国家残破,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惨现状。可悲,可怜!

 

第三滴眼泪,哭多情诗人李商隐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唐朝对于男女之情没有太多的约束,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大可以像杜牧一样大大方方的说出”楚腰纤细掌中轻“之类的话。毕竟在唐代,未婚男女之间的私情以及官宦才子们和风尘女子间的私情都是比较被社会所容忍的。当时有一位美眉诗人就曾大胆的写出:“欲下丹青笔,先拮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的诗,和“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都属同一机杼。但问题是跟李商隐眉来眼去的偏偏是皇室里的一位王妃,好象叫锦瑟什么的。那就算你的心飞进了九重宫门,就算李商隐和锦瑟美眉如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何“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让锦瑟美眉在思念中静静故去,只能是得到“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的无奈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悲哀。“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和长恨歌里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许就是相同的用意吧。都是在寻找逝去的情人。李白这样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第三滴眼泪,哭李商隐和锦瑟的不死之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