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如何打败了自己
(2009-08-03 12:34:55)
标签:
历史杂谈 |
分类: 牢骚之言 |
英雄项羽最终还是败给了无赖刘邦.相比之下,项羽无论从个人才能还是领兵打仗都远胜于不学无术的刘邦.那是什么让项羽最终兵败垓下,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果呢?这就难免会让人想不通了......
我们先从两首诗说起,"大风起兮云飞扬,戚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仅仅是一首诗,就已经表现出了刘邦渴望人才,谦虚豁达的性格."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仅仅是一首诗,自我陶醉的项羽便是如此的酣畅淋漓了
刘邦是实用主义者,而项羽却是性情中人.在生死存亡的一刻,他惦记的不是如何杀出重围,反败为胜.而是惦记着那个姓虞的美女和那匹叫骓的骏马.项羽或者就是人们所追寻的那个敢爱敢恨的英雄形象.但是对于遇事不够冷静,习惯于大悲大喜的草莽英雄形象的项羽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帅将之才,也注定成就不了自己的丰功伟业
战争的失败都有外因和内因的影响,而内因又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转折点.项羽的失败也不例外,刘邦率领的大军,也许应该说是韩信率领大军击败了项羽,这就是所谓的外因,那内因又是什么呢?其实内因就出在了项羽的出身上,他身上流着的是贵族的血,而贵重气质中所存在的种种缺陷,在项羽身上更是淋漓尽至,而对于他来说,这偏偏又是致命的
史记上称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可见其英武魁伟.孔武有力.这虽是他的自身优势,让他在战场上能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但他错就错在了把打仗看得跟打架一样,太过儿戏了.将不在勇而在谋,对于熟读兵书的他来说,并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打起仗来,他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其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他贵族气质的第一个缺陷.过分的依赖自身的个人英雄主义,使得身边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很好的施展,最终他身边有能力的,有志向的人,如韩信,陈平等一个个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匹马和一个美女和他心心相印.而刘邦却能运用集体的智慧,他能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能用镇国家,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的萧何,能用战必胜,攻必克的韩信.所以刘邦无所能却又无所不能.而我们尊敬的项羽英雄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特别霸,特别蛮,特别有力的匹夫而已.因此,项羽的败也就不难想象了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他性情暴烈,恃强沽勇,杀人如草芥,坑杀秦军二十万,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嗜杀如狂的人却犯下了生平最大的错误,那就是在鸿门宴上对刘邦手下留情,让刘邦这样一只烤熟的鸭子飞掉.要不然历史可能会就此改写.那他为什么要放过刘邦呢?是刘邦跟他无冤无仇吗?那被杀的殷通也同样跟他无冤无仇.是因为刘邦对他有恩吗?当刘邦先入咸阳.已经让他恨的牙痒痒.难道是他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吗?但是范增已经跟他说得一清二处.那又是为什么呢?这时就出现了贵族气质的第二个缺陷-高傲自负.项羽是高傲自负的,甚至已经到达了自恋的地步.在他看来,他是无所不能的.他是盖世英雄,是战无不胜的.在他看来在战场上他同样能够轻易战胜刘邦,而不需要,也不屑用刺杀这样下三烂手段.只可惜.历史证明自视过高的人往往是很滑稽的.其后,他杀怀王而失民心.逼走忠心耿耿的范增,让他病死路上.这无处不在的表现出他高傲自负的缺点,让自己最终尝下了失败的苦果
贵族都是死要面子的.流着贵族血液的项羽当然也不例外,而这也恰恰成了项羽最直接的死因.当时兵败垓下,项羽来到乌江之时.已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一心要救他过江.其实,以项羽的聪明才智和威望.要在拥有几十万人口的江东东山再起甚至是最终成就霸业也并非不无可能.但项羽拒绝了,理由就是单纯的"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落了个自刎而亡,给后人徒留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