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09的8月8日)

今天是2009年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迎来一周年纪念。
北京奥运会的情结深深地埋在心里。我是一个感性的男人。在那段采访的日子,嘿嘿,好怀念,更回味。
去年12月去了一趟北京,就住在朝阳区民族园路上的快捷假日酒店,窗外左边就是钢结构总重4.2万吨的“鸟巢”。那天下午,冬阳如金落在地上,把沙发移动位置,面向“鸟巢”,发呆,蓝天白云下的“鸟巢”太漂亮,“想你呀,老兄!”
与朋友散步,特意走到了它的跟前,几十米宽的主道上,空空荡荡,昨日那热闹非凡的场面,没了,人去楼空,圣火熄灭了,余温可保留到永远吧。
国家、国家,咱国俺家办的的世界上最盛大的PARTY。我有幸成为跑堂的采访者。
在北京奥运会我是进驻奥运会媒体村较早的一批记者。7月24日入村,闭幕式第二天上午离开,历时32天。
那天上午,记者拎着大包小袋的都在“大撤离”,北京奥运会上的资料不想丢,老了的时候再慢慢地去回味吧。
太阳已经不毒了,秋高气爽透出了北京的开朗。11点,坐在大巴车上回社里,离开媒体村我特意地看了时间,车启动,窗外的志愿者们排着队招着手,想哭,从今天起,北京奥运会将为成为永远的怀念了。


参加奥运会采访、工作节奏非常快、天天都在紧张的工作,其压力与挑战是空前的。天天盼着快点结束,而北京奥运会还有三天、二天、还有一天就要结束的时候,心里发空了,我们为此准备了七年的工作,就要说“8”了。于是又拼命地拍照片,哪怕是垃圾桶、卫生间。
福娃们,至今仍放在我的床头边。一会儿将她们并例放着,过一些天,把几个堆在一起,或者全部头朝下,顶着地,经常与她们一起玩。
我的彩铃声是刘兄与沙妹的《我和你》。很好听,有时候也要拨自己的手机号听听。
我把与郎平、邓亚萍、周建安、陈忠和、基帕(世界最优秀的排球队员、巴西队)及我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比赛场馆的照片洗出来,裱在像框装中,挂在客厅。
前一些日子,我坐在地板上,整理北京奥运会带回的资料及东西。黄色记者采访证(0603311-01),开幕式、闭式的入场门票。最得意地是,排了好几次队,终于搞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首日封与闭幕式封。我还给自己寄了名信片,要的是那枚邮戳。
北京奥组委给各国记者发了一个双肩背采访包,质地好,包的容量大。我有一天,从媒体村出来,守在门口的人问我,卖不卖记者包,我好奇地问:“多少钱”“2000元,还可商量。”,一位懂行的人告诉我,收购价,是3000元左右。
开幕式上的观众的礼品包。开幕式结束时,我动了小脑子,离席时,每一个坐位上都有一个包,个别空座,包仍放在那里,我看到便衣、安保们手快眼快地在拿东西,我也多了一份礼品。呵呵。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发了稿件一百五十多篇,有通讯、特写、短评、手记、记者来信、花絮、消息等。当然我体重仅减了4公斤。毕竟我为北京奥运会会准备了七年。
“鸟巢”、北京将是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忆、去品味的地方。(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