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色娘子军》与“黑五类”娃的人生出道(4篇)

(2009-07-31 21:10:27)
标签:

杂谈

(第一篇)恋旧男人:抹不掉的“文革”记忆  

 

《红色娘子军》与“黑五类”娃的人生出道(4篇)

 

 

我太恋旧。首篇博客想起的是“文革”,那时,那事,那人。很沉重,很难受,总抹不掉心灵深处留下的记忆。

 

我十岁那年,“文革”开始。八个革命样板戏是文艺舞台上惟一可表演作品,好家伙,从样板戏问世至今快五十年了,今天再拿出来翻晒时,你会发现,当年的“听奶奶讲革命”是融到了那代人的骨子里。不会哼上几句京剧的人,可以说是很罕见。

 

时光飞逝。当代,张艺媒导演的芭蕾舞《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音乐我很喜欢,一遍又一遍的听。西洋乐与京剧鼓点、旗袍与芭蕾混合,中国艺术作品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蓉巡演出让我兴奋,普票800元,又把我轰退了,或许过惯苦日子的人吧,知道钱挣得不容易。呵呵,这一代人就这德性。

 

现代作品我接受,我仍偏爱过去。在车上,总爱把《红色娘子军》音量调得很大,低音炮震得我有点发抖,竭力想让过去的时光压住我的身体,我想品那丝苦味 ……

 

《红色娘子军》碟子收得还算齐,中央乐团音乐会版,交响音乐版,中芭当年的标准原板……

 

听来听去,当年样板戏演出团--中国舞剧团演奏的版本,原汁原味,硬朗、筋道,革命豪情直冲云宵。今天仍能感觉得到当年的演奏手们,瞪着眼,咬着牙,把一腔的革命感情全倾注在了音乐作品之中的那种投入。

 

到了岁数,与其说爱听音乐,不如说是更爱回忆。《红色娘子军》音乐后面一个个的故事,一段段的记忆,如同昨天。

 

“文革”经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同样很沉重、也很苦滋。今天再过目,已经没有怨与恨。当年对我恶作剧的人,吐过我口水的人,我很怀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

 

没有当年孩时的屈辱就没有我的今天。坐在电脑前,看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采访的照片,看着我与国际残奥会主席、国际足联主席的合影,我很感慨,当我在十岁、二十岁,在那种黑暗岁月中,我常常在想,十年、二十年以后,我又会在做什么?还是这样的日子吗?变了,中国社会已经变了,我的生活也随之而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