とん吉

标签:
美食日本料理吉列豬扒丼とん吉 |
http://s13/middle/611f13cbg8221f989919c&690
跟朋友約吃飯, 兩個人都頭痛應該約在甚麼地方,
忽然間對方福至心靈的說:『不如就銅鑼灣世貿的とん吉吧!』
呵呵呵呵, 難為他還記得我最喜歡這家店的吉烈炸豬扒。
店堂前面和餐巾筷子套都寫著表音假名『とん吉』, 羅馬字併音是tonkichi,
在日本是一個極常見到的食肆店名, 料理店拉麵店居酒屋都會用到的字號,
猶如我們的喬家柵/三六九/新記/旺記之類。とん用漢字寫出來是『丼』,
是一種較平常用的飯碗略深一點的陶器,
不過那時候我們還為這個字爭論不休, 像小學生似的。 友人是在日本唸書的, 堅持這個是日本自創漢字,
還引經據典地說應該這跟泰國有關, 曼谷湄南河西岸有處叫吞武里(Thon Buri)的地方,
是外國商船停泊的地方,統治泰國擁有華人血統的國王鄭信(King Taksin)就在該處建都, 商貿繁盛, 跟日本經常有大宗的瓷器貿易,
當時日本正值江户時代, 流行吃蓋澆飯, 所用的蓋碗多是來自吞武, 索性把蓋澆飯叫成了Thon-buri,
簡化後就是ton了。
但我說我們中文裏頭也有這個『丼』字嘛, 《说文解字注》第五篇下的小篆『丼』字, 中間就有一點, 是井字的雛形, 站在井口俯视,黑洞幽邃,唯有天光投影,圓圓的一点。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物件投擲到井裏的聲音, 引伸開去, 乾涸的井就是丼了。
http://s5/middle/611f13cbg82214e1b81b4&690
とん吉最好吃的是炸吉列豬扒/豬柳/牡蠣/天婦羅大蝦,
用的都是上好新鮮厚切的肉和海鮮,
其實我們每次我們都點雜錦炸物併盤, 一次過嚐到最好吃的炸物, 連伴碟的切成幼絲的高麗菜拌柚子汁也份外香甜, 添了一次又一次, 既有纖維質, 又能清熱降火; 牡蠣和大蝦來貨水準甚高, 每隻牡蠣看上去不大不小的,一口咬下去, 酥脆多汁肉厚, 裹頭還是熱騰騰的有濕潤的感覺,卻無劣質牡蠣的汽油味及腥臭; 大蝦每隻也粗逾姆指, 炸漿薄點且非常之脆口,肉質爽口, 蘸點沙律醬來吃,更醒胃; 同時也附味噌湯、漬蘿蔔、椰菜絲及白珍珠米飯,先喝一口味噌湯,有點麵豉香味,又不是太鹹,感覺不錯;而另外的漬蘿蔔是不錯的,爽口而清新,用來下飯也好。
當然在香港有非常多日本料理, 不難找到炸物的踪影, 但打正旗號吃吉列的地方畢竟不多,
比燒肉店/居酒屋/串燒處還要少,雖則不便宜,
但偶一為之放任嚐嚐,
http://s16/middle/611f13cbg7369c6fe744f&690
http://s5/middle/611f13cbg82212b53d53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