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帝國

标签:
杂谈 |
巴黎市中心有一座全歐洲最漂亮最華麗的拱橋——至少我自己是這樣認為——法語叫Pont Alexandre III, 譯成中文應該是亞歷山大三世橋, 橫跨塞納河(Seine)上, 將右岸的香榭麗舍大道(L'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跟左岸的榮軍院(L'hôtel national des Invalides)連接起來。 法航的辨事處就在左岸過了橋榮軍院前的路上, 外頭有一大爿草坪, 有很多巴黎人會在草坪上休息, 溜狗, 甚至日光浴, 好一幀城市風景。
亞歷山大三世橋的建築風格跟右岸橋頭的的大皇宮(Le Grand Palais)一脈相承, 上面有新藝術運動風格的青銅路燈, 橋頭近廿米高的石柱上安放存有四尊鍍金青銅雕像, 一八九七年由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橋奠基, 一九○○年完工, 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與沙俄帝國, 為抗衡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所正式締結的防衛性同盟,然後為紀念盛事, 由羅諾曼夫皇室送贈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的禮物, 以簽約時在位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命名紀念。
無端端說起亞歷山大三世橋, 是因為看【白銀帝國】的時候, 讓導演和美指營造的晚清時候的天津租界區歐式風貌風韻吸引著:鏡頭先是出現了位於原法天津租界領事館路(Rue Consulate), 今日和平區承德道12號, 一九三一年建成, 羅馬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兩側尖處為斷山花加盾飾的巴洛克風格的法國公議局大樓,是當日法國在天津租界內的最高行政機構所在, 太平洋戰爭後駐津日軍向中國國民革命軍投降, 儀式也在這兒舉行, 現為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未幾鏡頭跟著鞽子進入義大利租界的馬可波羅廣場, 入眼就是那建於一九二四年, 在義大利製成後途經上海運往天津, 由意籍雕塑家朱塞佩·博尼設計的紀念歐戰和平女神雕塑雕像和大石基座; 然後是成於一九七三年,位於和平區與河北區的交界處的北安橋, 二○○四年以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特點為藍本進行景觀裝飾, 橋頭和欄杆設置青銅燈飾和金色雕像,不過巴黎原裝的橋頭立柱上的雕塑是象徵科學/藝術/工業/商業,天津北安橋的橋頭立柱雕塑則是採用中國傳統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
號稱總投額逾億的電影製作, 拍攝出來的十九世紀天津租界雖則極漂亮旖旎, 但, 居然統統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建築物——他們在官方網頁標榜的是『...各類裝飾物,包括玉佩、帽子上的玉片、戒指和扣子等都是真的古董。婦女們的服裝,特別是康夫人的衣服,都是用古物和新材料縫合起來的。婦女們的頭飾也都是古董... 但基本上所有的裝飾、瓷器和傢俱都是真正的古董 』——如比認真, 居然沒有留意到時空錯配?鏡頭留駐的紀念碑甚至跟義和團毫無關係, 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到底是姚樹華導演認為沒有人如我般無聊去考究一切?抑或是奚仲文還是張叔平覺得氣氛美感比史實重要?
不過恬妞客串的玉鳳, 扮相的確酷俏流傳晚清照片中的賽金花, 那個箍在眉上綴滿金飾的額帕, 大滾大鑲的元寶領襖子, 的確看得出奚先生和張先生在衣飾造型上毫不馬虎的功力。
對了, 講開又講, 繁體版官網上兩位鼎鼎大名的美術指導招牌字號, 居然誤植為『悉』仲文和張『季』平, 一二三四伯仲叔季, 張三爺開小差, 張四爺便頂上, 恍如賣柴米油鹽的家庭式經營小店——沒有人校對過的嗎?
電影開頭,碧空晴朗, 黃土萬里。康三佇立于天地之間, 低迴低歎著『天地如此之大,人何以自處』——簡直是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喟——康三爺的每一步都是被環境逼迫出來的,並不是出於自願的選擇, 延續了一種無奈的悲劇性。
——從來沒有對郭富城先生的演技存疑過。 看過【三岔口】他演的落泊刑警孫兆仁就會知道, 他的眼球滿佈紅筋血絲, 對內心的沉痛詮釋得極有層次; 繼而在【父子】中他是一個嗜賭成性, 禽獸不如的父親周長勝, 一樣叫人刮目相看。
山西票號為後世美國人比擬為『中國華爾街』, 清季光緒年間『天成元』巨賈康府連遭家難, 當家的康老爺在沒有選擇情況下, 只得把家業交予這個自小不得歡心的兒子, 日子久了, 居然讓康老暗許康三『臉上有殺氣』。其實所謂的『殺氣』, 就是康三那種自強不息的性格,知難而不退,甚至愈戰愈強——狼群攻擊的一場戲, 走慣江湖的邱掌櫃嚇得手足發軟, 反而是一向沉迷酒色的他機智勇猛, 擊退狼群——在老謀深算的嚴父管教下, 康三的性格更突顯出一種獨立個性,一種清朗和沉靜氣質, 而且世家大族的出身, 為他平添一份儒雅內, 讓他跟父親成為不一樣的人。
電影後來講述到辛亥革命時候, 大清垮台,政府發行的鈔票頓成廢紙,丑子年後吸納的一班『一兩開户』的小額户往天成元票號要求兑奐現銀, 此時邱掌櫃吃裡扒外, 與山賊合謀刼走從京運晉的應急現銀, 天成元票號情況危急, 康三在祖宗堂默禱後, 決定動用祖上傳下來的九窖白銀, 以保存貧苦小額存户的積蓄,還有天成元百年商譽, 卻遭白髮蒼蒼的康老爺强烈反對, 康三陳之以理, 動之以情:『我們是大户人家,倒了也不至於餓飯, 但是那些小户... 我們票號規矩不是「大義參天,至誠至信」的嗎?』
相比起年前美國華爾街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申請破產保護, 令一眾投資者血本無歸, 繼而觸發國際金融海嘯, 那些喝紅酒開跑車住華廈的投資經理, 在投機逐利中迷失方向, 從冒險到操控, 甚至不惜欺詐。金融海嘯爆發前,美國部份銀行刻意放鬆對借貸客户的信用審查,將具有高風險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 經過精心策劃的証券化包裝, 出售予全世界的投資者; 更有信用評級機構妄顧事實,接受銀行委托, 給予這類高風險的次貸支持証券高度信用評級, 又或者大肆鼓捧油價即將攀升到每桶若干美元, 通過大幅做空油價賺取暴利, 讓全世界的人都無辜受到牽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但金融業袞袞諸公卻唯利是圖, 利用自身在金融知識與技術方面的優勢,在全世界市場上興風作浪,牟取暴利,给世界各地帶來了重大的傷害——我們更覺得康三選擇了誠信和仁義, 兑現了對他人的承諾, 無愧天地自我, 更是難能可貴。
——最叫人髮指的是, 某些大型金融機構在接受美國政府緊急援助後, 並不是運用這筆資金來刺激經濟,而是利用納税人的血汗錢發放袍金/獎金/花紅予高層行政人員, 可耻無耻之至。
【白銀帝國】來自成一原著的長篇小說《白銀谷》, 講述清季的時代變遷當中, 晉商兩代父子之爭, 以不同的管理學方式營運家族銀號生意。 康老爺強調法學, 講求控制, 康三用的手法傾向儒學, 講求人性化和仁厚, 兩者都是都是商業管理的哲學, 但在戲中帶來的不同結果和思想衝突——在選立天成元的總經理大掌櫃時, 這兩種經營方式的理念衍生了分歧:康老爺強調的是控制人的藝術, 他依然分紅予私下放貴利的邱掌櫃, 但同時將他逐出天成元, 到得相當日子之後, 又親自下鄉把他接返, 讓邱心生感激畏懼,並因此全身心服帖於他, 全然是法學講義中三種皇權控制官員的方式:名和利的嘉獎,令人感到敬畏, 康老爺充分地貫徹了這一種理念,讓他的雇員們都心生敬畏。康三對於邱掌櫃能力既有保留, 同時又不滿父親運用權術建立的基於畏懼的主奴關係; 但康老爺像一切其他專橫的家長/當家/東家,對強調思想控制的法學系統深信不疑。
康三自己卻意屬於志同道合, 理念相近的戴掌櫃,他極欣賞戴掌櫃專業的工作能力和態度, 沉著冷靜的行事方式——康老爺形容戴是『聖人』, 是一種威脅, 庾子事變前夕康老爺造訪北京分號, 要認戴掌櫃為誼子, 不但是拉攏他, 更多的是不放心財產轉移時戴會造手腳——這跟康三因為理念上跟戴掌櫃相互尊重的平等關係, 成為強烈對比。
【白銀帝國】除了以承傳作為故事的核心, 尚有一條父子情仇的伏線:康老爺娶了康三的初戀情人杜筠清。戲中沒有交待, 小說中卻有寫:光緒年間,旅居北京的法籍商人殺妻, 不意為作客的公使杜長萱及女兒杜筠清撞破, 法商把心一橫殺人滅口,混亂間杜長萱錯手殺死法商, 被逼逃亡山西, 為了讓父親脱險,杜筠清只得同意康老爺的婚事, 自此一個洋派女子由此走進了康家大院,並成為康三繼母。
作為唯一承擔家業的兒子,康三深受儒家思想影響, 無法置身于家族之外,必須挑起當家的責任, 但同時他又是個極具反叛意識的人,他消極地忠於已經失去了的杜筠清,拒絕與沉迷于鴉片的妻子圓房, 以此表達他的反抗。他甚至不齒老父在飢荒災禍連年的時候, 屯積食鹽, 待高價而沽, 一副正人君子的面具下偽君子。
庚子年的動亂, 其實多多少少有點像今日的極端恐怖主義,是反知識份子和反西方的。 這些動亂和八國聯軍入侵, 造成日後清廷的改革,對傳統銀號有著直接而且毀滅性打擊; 進入二十世紀後的中國,新的財政系統要連接現代社會, 票號亦悄悄然地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有的選擇了關閉,有的轉營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銀行, 但百年前晉商輝煌的金融統治, 大抵只能在博物院或者電影去領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