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填报志愿

标签:
东方考研985211双一流名校备考杂谈 |
分类: 中学教育 |
如何利用大学排行榜填报志愿
对于大多数考生和考生家长来说,填报高考志愿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每年高考期间,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都在尽全力包装和推销自己,各种填报指南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面对难度不亚于高考的志愿填报,不要说从来没有进过大学门的考生搞不清该怎么填,就连许多教育专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那么,有没有办法用较少时间处理大量信息,抹去红妆露出大学素颜,使考生能直观看到大学真面目呢?当然有,这就是自1983年诞生于美国,1987年开始在中国出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大学排行榜。
大学评价以及由大学评价产生的大学排行榜,汇集大量数据,集中体现了大学的各项办学指标的实力,是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考生家长全面了解大学的快速通道。利用大学排行榜填报志愿,可以用较少时间处理大量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节 不同层次的大学是考生择校的基本出发点
大学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大学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科研能力有着明显差别,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同样有明显差别。因此,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分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按层次填报志愿,是择校的基本出发点。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确定了我国42所大学的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大学,98所大学的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学科,统称双一流大学,合计140所。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文新增7所大学为双一流大学。同时,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完善了本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此前,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国家曾陆续立项建设了115所211工程大学和39所985工程大学。

国家确定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确定的本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就是国家和各省市的大学层次。按国家和各地政府确定的大学层次填报志愿是有道理的。但是问题在于,国家在确定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和不同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平衡。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差异很大,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一些层次高的大学,师资水平和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可能不如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层次相对较低的大学。
考大学是在全国范围择校,考生要珍惜自己十年寒窗获得的高考分数,不浪费高考成绩的每一分,这就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各大学的办学质量。
大学排行榜中的大学层次,就是不考虑地区和行业差别,用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衡量大学,更适合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
武书连自1991年开始《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研究,1993年发布了中国第一个具有综合性质的大学排行榜,至今已经31年。在31年时间里,总结出了全国统一的大学层次标准,供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本次选择801所大学的择校顺序分为6个层次、5等11级。其中第1层次对应中国一流大学,第2、3、4、5、6层次,分别对应除中国一流大学外的A、B、C、D、E,5个等级。6个层次5个等级又分为A++、A+、A、B+、B、C+、C、D+、D、E+、E,11个级。A++级最高,E级最低。
A++占801所大学总数的2%,A+级占3%,A级占5%;B+级、B级、C+级、C级、D+级、D级各占10%;E+级、E级各占15%。
(本文只展示A、B、C、3个等级及志愿填报方法参考)
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的中国一流大学,共30所。
中国一流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代表中国大学最高学术水平和最高毕业生质量。2022年中国一流大学标准是:择校顺序列中国大学前30名的学校。
择校顺序指标由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教师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也称为教师绩效)三项构成,只有就业质量、教师学术水平、教师教学科研效率都很高的学校才能入选中国一流大学。
30所中国一流大学包括全部16所A++级大学和A+级里面最好的14所。中国一流大学总数占801所大学的3.74%。

从上述条件可以看到,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很高的,必须有足够优秀的教师和足够优秀的管理者,才能在严格的筛选中胜出。
上述30所中国一流大学,有2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考生被以上30所大学录取,会受到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教师培养,得到中国最好的本科生教育,毕业后会获得较高的薪酬或者更多的深造机会(考研和出国留学)。
第二个层次是没有进入中国一流大学的A等大学,共50所。

第三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B等的大学,共160所。
考生如果没有机会进入前两个层次的大学,就需要在第三个层次中认真选择。第三个层次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3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1所。如果不准备考研,可参考各大学就业薪酬部分,选择毕业后薪酬高的学校。

第四个层次是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共161所。
择校等级为C等的大学,数量占全国大学总数的20%,共161所。

第二节 城市、学校、专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