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路一鸣父母:独一代如何教育独二代?

标签:
主持人路一鸣独二代教育独生子女教育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之窗 |
“独一代”如何教育“独二代”?
http://s1/middle/611ea079h84767f4aea80&690
路一鸣:生于沈阳市苏家屯区,CCTV《道德观察》、《一鸣论道》主持人,企业管理博士。
央视主持人路一鸣的父母说,教育孩子首先要狠点儿,其次家长不能硬给孩子“安装”特长,孩子的天性被压制,天才也就被埋没了
央视主持人路一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路一鸣生于1974年,是沈阳市第一批独生子女。1980年,路爸爸和路妈妈成为沈阳市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夫妻。而路一鸣也成为其中年龄最大的“独一代”。
听说他的成长是父亲“实验”的结果。4月13日,在路一鸣父母家中,路爸爸和路妈妈为记者讲述了路一鸣的成长故事。
“后爸”“后妈”颁布N条家规
小学二三年级,路一鸣就已经成了学校的“名人”,这不仅因为小一鸣懂事聪明,还和路爸爸制定的一系列家规有关。
“老师的孩子最难管。他们经常接触爸爸妈妈的学生,而孩子的老师又是父母的同事,这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种是特别听话,爱学习,另一种就是有优越感,谁都不怕,和大孩子玩皮了,不好管。”
于是,路爸爸的第一条家规诞生了:“不许管学校里爸爸妈妈的同事叫叔叔、阿姨,必须叫老师,否则就要挨罚。”
此后,“自己的衣服、餐具自己洗”;“作业不许抄、不许看答案”也成为路爸爸为路一鸣制定的家规。为此,路一鸣还挨过打。路爸爸说,“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很容易让其产生优越感、依赖性,时间长了,孩子就有了惰性,形成性格了,家长再让他改,就改不掉了。”
有次路爸爸的同事,也是路一鸣的老师把小一鸣叫住:“路一鸣,家里你爸爸对你好,还是你妈妈对你好?”路一鸣不假思索,扬着脑袋说:“我爸我妈对我都不好!我爸打我,我妈摁着!”不久,这个段子就在路一鸣的学校传开了,甚至路爸爸和路妈妈也被同事们笑称“后爸”“后妈”。
实行从兴趣入手的教育模式
80年代初,路爸爸调至沈阳市苏家屯区少年宫担任少年宫主任。当路爸爸动员孩子们参加少年宫活动时,反对之声纷至沓来,很多家长都说:“这不是瞎搞吗,参加什么活动,多耽误孩子学习!”
路爸爸说:“孩子们年龄小,你光说得学习啊,孩子们听就听腻了,也听皮了,反而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家长要是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看似孩子们玩着呢,实际上接受了很多知识,这才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从兴趣入手这种教育模式到底行不行?”路爸爸决心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路爸爸发现,路一鸣特别爱看书,也爱给大家讲故事。路爸爸于是着力培养路一鸣的演讲能力。不久,11岁的路一鸣在比赛中被评为沈阳市“故事大王”。此后,只要有活动,他就去,只要有比赛,他就参加,路一鸣也因此成了“竞赛狂人”。
路爸爸说:“竞赛培养了路一鸣三种能力:一是,独自思考,勤于思考;二是,竞赛逼着他学习;三是,在一次次的竞赛中,孩子有了自信。”路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对儿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路一鸣在西安交大期间,不仅读完了博士,还获得了全国大专辩论会、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最佳辩手称号,这为他的主持道路奠定了基础。
对孩子,首先要狠点
独生子女一代已经为人父母,他们应该如何教育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二代”?记者向路爸爸请教。
“对孩子,首先要‘狠’点。”路爸爸说,在生活上,“独二代”并不缺少关爱,甚至是关爱泛滥,往往孩子自己也惯着自己。时间一长,孩子丧失了独立意识,凡事都想靠父母,不想主动找办法解决,成了真正“长不大的一代”。
“其次,家长不能硬给孩子‘安装’特长。”现在家长几乎都要给孩子硬安个特长,互相攀比。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培养业余爱好,而不是别人学钢琴,我们就学,别人学画画,我们也得学,孩子的天性被压制,天才也就被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