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009-07-29 21:56:06)
标签:
课题开题报告教师素质提高教育 |
分类: 陈鑫科研文集 |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
二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社会价值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论坛》2005年第7期上撰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文中指出,“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构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是促进教师的发展。把为学生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克服“重使用、轻培养”和“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实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科研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空间和支持,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肖川教授指出,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如果视而不见,任其自然,那恐怕永远不能得到解决。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要在实践层面上探索一条通过校本研究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道路,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由于终生教育思潮和学习化社会理论的兴起,加之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强烈,使教师职后培训和素质提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高潮。为了给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机会,各国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与职前教育相衔接的继续教育体系,以实现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保证教师有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0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教育专家詹姆斯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教育“三阶段理论”。他认为,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是教师教育中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在英国,有关研究特别指出:“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是改善教育质量最迅速、最有力、最经济的方法。”在“三阶段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继续教育受到各国的重视,并获得了重大发展。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奥地利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我国,为适应课程改革进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提升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尊重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建立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为途径,以培训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实现以教师发展为本、培训实效为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正方兴未艾。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最为有效。大家达成的共识是一定要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但针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高的“草根化”研究却比较少。而恰恰是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撑起农村教育的大梁,一方面却因种种原因急需培训提高。
三
1、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内容
我们课题组拟采用的研究思路是以校本培训为主,师训部门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为辅,对教师进行以下8方面的培训:教师师德培训;教育理论培训;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班主任培训;学历提高培训。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使我校教师具有良好的、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观念、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掌握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初步实现“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适应课改需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核心竞争力,把我校建成以科研兴校为突出特色,有创新精神的基本现代化农村中心小学”的办学目标。
2、研究的出发点和途径
针对课题研究的实际,我们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教结合,解决校本培训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具体问题,提高研究的效度和实用价值。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
研究拟采取的途径如下:
——教师师德培训。建立师德档案。制定职业道德考核制度。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切入点,专题培训活动。
——教育理论培训。通过讲座、论坛、自学摘录等形式使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
——青年教师培训。学校在培训期内集中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分门别类的对班主任骨干、学科骨干、科研骨干、青年教师骨干进行培训。采取合作交流、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参与式培训。
——计算机培训。根据培训内容采用自学、集中培训、师校委培等方式进行。
——教育科研培训。以省级课题带动市级、校级课题研究,提高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班主任培训。针对工作实际,进行德育大纲、班主任工作常规、工作方法培训,并通过召开班务管理现场会,观摩主题班队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四
1、研究工作的安排
课题组组成与分工见下表:(略)
顾问组由新城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管校长、教科研室和小学教研室主任组成;专家组由区教师学校教科研室、小学教研室有关专家组成。
2、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
序号 |
研究阶段 |
阶段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承担人 |
1 |
准备阶段 (2006.1—7) |
实验方案 评价方案 |
实验方案 评价方案 |
陈 |
2 |
实验阶段 06.8—07.9 |
|
论 评估报告 |
实验教师 |
3 |
总结阶段 (2007.10-11) |
实验报告等 申报材料 |
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 |
陈 |
3、经费:课题所需经费由我校自行承担,按需从办公经费中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