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方:痖弦《秋歌——给暖暖》赏析

(2014-04-29 15:10:22)
分类: 杂谈

秋 歌 ——给暖暖

 (台)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1957.1.9.

    赏析:痖弦(1932- ),著名台湾诗人,原名王庆麟。出版的诗集有《痖弦诗抄》(1959)、《深渊》(1968)、《痖弦诗集》(1981)等。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中的名作。诗人写了秋天的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和场景:落叶,荻花,湖沼,雁子们等,让人产生了无穷的遐思。近处,最后的一片“落叶”颤抖着告别枝头,荻花飞尽,连捣衣的砧声也消散了;清空,惊寒的雁阵消隐在衡阳之浦;寒山,淡褪了翠微的绿意,马蹄已远,只留下踏残的落花饮泣;歌者已逝,幽幽的寺院,琴声也飘散消殒。诗歌意象繁密,全以虚像出之。繁复的意象背后,是无尽的静阒和空寂。但诗人本意却并不在此,所有的孤寂的渲染,不是为了表现悲情,都只是为突出暖暖的魅力和美丽。“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

   原来一切的蓄势,都只为暖暖的隆重出场彩排。诗歌篇幅不长,但意境悠远,远到你的想象力,理解力发挥尽了,还不能挖掘完它的余味,它印证了诗歌创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千古定律。 但诗中的情感是现代的,离我们很近,感觉很鲜活。诗人像在追求暖暖,又像在歌颂暖暖。给淡远清凉的古典意境涂上温暖的色彩。

    问题是,暖暖是谁?妻子,女友,妹妹,孩子?似乎都可能是,又都不确切。如果诗人不自己解这个诗谜,恐怕它要成为千古之谜。但原初诗意的“天机”一经诗人道破,我们会自叹想象力,领悟力的贫乏! “这个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痖弦如是说。

    这么说来暖暖是一个虚拟的人物,甚至不是什么人物,而是一种象征——什么象征?“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是以虚写实,还是以实写虚,还是以虚写虚,都成了见仁见智。只是这份美丽、这份感动,一直氤氲于心,如饮春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花易冷
后一篇:养 狗 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