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大伦博客笔记3-----儿童抽动症也分阴阳(很重要)

(2012-06-14 16:12:22)
标签:

杂谈

分类: 西医相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0dcsq.html

钱乙把小儿惊风分成慢惊风和急惊风,这个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西医叫小儿惊厥,临床上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导致惊风,中医认为,凡是起病急,属阳属实者,为急惊风,而慢惊风大多是因为身体虚损而导致的,一般来势缓慢,以抽搐为主,但是缠绵难愈。

钱乙在分析慢惊风的时候,他尤其提出,很多孩子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抽搐等症状,有的孩子还在睡觉的时候眼睛闭合不严,“睡露睛”。这种情况,不能像对待急症那么治疗,应该调理脾胃,脾胃好了,正气足了,那么这个病就好了。

 

现在我们的中医丢了很多古人的经验,大家一看到抽搐,就觉得是肝阴不足,就开始滋阴熄风,有的确实是阴虚的孩子就痊愈了,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因为身体虚弱,脾胃阳气不足引起的,结果是怎么治疗都不见效,有的长年累月的吃药,各大医院全都走遍,开的方子大同小异,家长都可以背诵,基本是“钩藤、天麻、生地、首乌、蜈蚣、全蝎、龙骨、牡蛎……”等等,但是收效都很小,而且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脸色越来越差,家长无不忧心忡忡,不知出路在哪里。

这是我们现在中医界的问题,看到抽搐等症状,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这是对的,但是所有的人立刻就想到,这是肝阴不足,需要滋阴,这就错了!

每个疾病都有阴阳两种情况,有的是阴虚,有的病就是阳虚,从来没有只有一个证候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黑夜就有白天,有女人就有男人,有阴就有阳。

这个小儿抽动综合征,我的观察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被伤过正气,有的是在出生时就出现了状况,大多数是后来不断患病,被治疗过度造成的,很多孩子现在还伴有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是正气不足以抗邪外出。

那么怎么办呢?此时,我们不能一味地镇肝熄风,不能一味地滋阴,因为此类孩子往往是体内水湿过重,阳气不振,这个和钱乙治疗皇子时的情形是一样的,是肝木被水湿给困住了,这叫肝木郁陷,难以伸展,所以才风动,此时应该滋补脾阳,就是增加土的含量,这样水湿被控制了,那么肝木就正常了,也就是钱乙说的:“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著名儿科大师刘弼臣先生也指出过,他说这个病有“脾虚肝亢”的证型,患病原因就是脾虚导致的,此时应该扶土抑木,以平肝亢。

附:

文中提到的黄土汤,别名伏龙肝汤、伏龙肝散、黄土散:

   药物组成:甘草3两,干地黄3两,白术3两,附子3两(炮),阿胶3两,黄芩3两,灶中黄土半斤。

   用法用量:上7味,以水8升,煮取3升,分温2服。
   处方来源:《金匮》卷中。
   方剂主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苦白,脉沉细无力者。

   方剂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各家论述:
   1.《金匾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色,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缓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者,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经脉,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又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
  2.《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
  3.《金匮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4.《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合计此方,乃滋补气血,而兼用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八珍糕:原料配方:炒糯米粉75千克炒山药5千克砂仁600克炒莲子肉5千克炒芡实5千克茯苓5千克炒扁豆5千克薏米仁5千克绵白糖79千克
制作方法: 1.中药材拣选泡制:炒山药,用无边铁锅以文火炒至淡黄色,炒莲子肉,用开水浸透,切开去心,晒干,用文火炒至深红色。炒芡实,除去杂质,用文火炒至淡黄色。炒扁豆除去霉烂、嫩、瘪粒及杂质,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表面呈焦黄色,砂仁、茯苓,除去杂质。米仁,淘净,除去杂质,晒干。
2.湿糖:提前一天将绵白糖和适量的水搅溶,成糖浆状,再加入油,制成湿糖。
3.擦粉:先将糕粉同中药材经400型粉碎机碾成细粉,然后按量和湿糖拌和后倒入擦糕机擦匀,去筛(糕粉需陈粉,如是现磨粉则需用含水量高的食物拌和,存放数天,使粉粒均匀吸水后方可用)。
4.成型:坯料拌成,随即入模。将坯料填平,均匀有序地压实,用标尺在锡盘内切成五条。
5.炖糕:将锡盘放入蒸汽灶内蒸制,经3~5分钟即可取出。将糕模取出倒置于案板上分清底面,竖起堆码,然后进行复蒸。 6.切糕:隔天,将糕坯入切糕机按规格要求进行切片。

又: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