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芒坡|人物|幼安

(2018-12-26 11:28:47)
标签:

砚斐聊书

刘海龙

野芒坡

殷健灵

叶纯

分类: 聊书

http://s8/mw690/001MgBdPzy7qhaI3L7h27&690

野芒坡|人物|幼安

/刘海龙

《野芒坡》这本书已经上市两年半,期间我讲过多少场,推荐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心里有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还不够,还不够。

幼安是主人公,出生时便失去母亲。为此,很长一段时间,外婆都无法释怀,她将丧女之痛归咎于幼安。幼安的父亲是个哑巴,木讷寡言,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即便继母刁难折磨幼安,甚至虐待毒打的时候,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是木然地垂手立在一边。继母的儿子小满总是欺负幼安,终于有一次,忍无可忍的他把小满一头撞进了护城河,而继母则借此机会把幼安一顿毒打,甚至毫无人性地把幼安的手用棉布缠住,淋上煤油,点起火……

幼安的童年固然是不幸的,但是他成长的过程中又是幸运的,他幸运地被圣母院收留,死里逃生,后来又到野芒坡学习,在朋友和师长的帮助下,最终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我们能看到从幼年走来的幼安,踉跄着,却坚定地、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地超前走去,朝着明亮的地方走去。他的人生画卷一览无余,前半截灰暗,后半程光明,当然,作者想表现的不是他的人生传奇,而是一个孩子在黑暗中寻找光亮,追索自我的心灵历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这是整本书的灵魂。倘若我们能多读两遍,就不难发现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始终有意识地渗透幼安的艺术天赋,并将这种天赋表现,逐渐强化,最终在外力的作用下,一朝绽放,灿烂成满天云霞。

在幼安很小的时候,在幼安第一次见到外婆的时候,我们依稀地能感受到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P3】幼安刚到外婆家,就被眼前的河迷住了。日头升高的时候,冰层悄然化了,他第一次在河面上看见影影绰绰映在上面的云朵。它们缓缓地移动,一忽儿大,一忽儿小,一忽儿又不见了。它们还变换着模样,一忽儿像鸟,一忽儿像狮子,一忽儿变成了马驹,像是有意逗引他。幼安看看天空,又看看眼前会变魔术的河面,裂开嘴笑了。

民间有小孩抓周的习惯,不过幼安肯定是没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我们从后面的种种迹象,可以断言,幼安从一落生,他的心里就有个调色板了。

在幼安终日提心吊胆,在梦魇般的生活里挣扎的时候,作者又伏下了耐人寻味的一笔。

P10】冬日的暖阳透过房顶的老虎窗射进来,刚好照在他的脸上,也照在他身后斑驳斑驳的墙上。那面石灰剥离的墙已经被各种线条和图案占满,光头咧嘴的小人儿、似羊非羊的动物,太阳和月亮并存的天空……都是他平日里用煤条涂抹上去的,为此少不了挨骂。骂过还是照旧画。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的涂鸦是自由的、写意的、超现实的艺术作品。然而木讷的父亲漠视这一切,歹毒的继母阻挠这一切,霸道的小满捣毁这一切,但是作者用文字告诉我们,幼安的艺术梦想并不会就此消亡,而是如荒原野草,虽然野火焚烧,但是依然痴心不改,信念不衰。

当幼安在圣母院自由自在,快乐嬉戏的时候,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欣赏。

P49】有一天,卓米豆和幼安在圣母院里漫无目的地走,不经意地达到了扶梯附近,一束天光透过墙上的彩绘玻璃射进来,把扶梯照得五色斑斓,幼安被吸引住了。他不由得凑近了木扶梯,用手指研究起投射在上面的彩色的光。那光投在他的手上,将他的手指染成了彩色。他在扶梯上移动手指,想象着染了颜色的手指将在上面画出一幅画来。

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幼安在圣母院发现的彩绘玻璃,在19世纪中叶,风靡大都市,而且供不应求,非富贵人家,非权重宅邸,无福受用。所以,可以想见幼安看到那些美轮美奂的彩绘玻璃,心中该是怎样的热血沸腾。

P86】幼安已经深深爱上了野芒坡,这里真是一个美丽极了的地方!几乎每一天,都会有让自己惊喜的美的发现。他喜欢留意围墙上的中式花窗,研究那些充满古意的奇妙图案;他也喜欢仰望云和天空,看云的手怎样把天空当画布,涂抹出变化多端的图画;他还爱蹲在小径旁,屏息凝神地观察草叶上遍身锦绣的小虫子、在低空翻飞的色彩斑斓的蝴蝶;那些野花啊、树木啊也值得他去琢磨,他觉得那些花啊、叶子啊,真实神奇,为什么同样是绿,却绿得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同样是红,有的红得灼人眼睛,有的却只是羞答答的淡红……这些发现让幼安觉得,野芒坡的日子也有了丰富的颜色。

幼安的艺术嗅觉是天生的,他知道什么是美,他也知道怎么样去发现美。尽管他此刻还不知道自己具有这种能力,尽管他对自己的天赋一无所知,尽管,他只知道他爱缤纷的颜色,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偏爱那缤纷的颜色。

P142】相比站在耶稣像前默默祈祷,他更愿意去触摸圣母像光滑细腻的褶皱,体味指尖抚触大理石时传遍全身轻微颤动的美妙感觉;他在每一幅油画前久久伫立,观察看似幽暗的色彩是如何在不同光线下展现细微的变化的;他抬起头,久久地仰望教堂的穹顶,他爱那富丽堂皇的装饰,爱小圣堂壁龛的雕像,爱立柱上的花纹……他从这里得到的享受和狂喜,远远胜过了往日在操场上的嬉戏。当他与壁画里的圣母眼神对视时,他仿佛看到了外婆的目光以及从未见过的母亲的眼神。在这肃穆的教堂里,幼安虽然没有感受到上帝的照拂,却被这里无处不在的美的细节吸引住了。他并不明白那究竟是什么,冥冥中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一定有什么,一定有什么可以让他获得像若瑟那样的心灵的幸福。

这一部分应该是作者最后一次伏笔,而这些伏笔已经相当明显,只有幼安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是我们能够从文中看到,他已经开始在发问,而这种疑惑一旦通达,必将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整本书当中,幼安对美的向往,是渐进的,递增的,从最原始的涓涓细流,到后面奔腾的浩荡江河,再到最后的汪洋大海,作者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这种风轻云淡的描写,但是蓄积的力量让读者的内心翻江倒海。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幼安这样告诉我们。

所以每次读完《野芒坡》,眼前就会浮现一望无垠、莽莽苍苍的芒草,它们被风吹得此起彼伏,却默默而坚韧地生长着,我确信那些芒草和我们一样,有着不屈的灵魂,它们扎根大地,却向往蓝天。


 

http://s1/mw690/001MgBdPzy7qgzmIPNm60&690

在东莞广播声动104做经典阅读,聊《野芒坡》。

http://s7/mw690/001MgBdPzy7qgznAzyec6&690
在东莞广播声动104做经典阅读,聊野芒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